德摩斯梯尼有一句名言:“辭令的靈魂就是行動,行動,再行動。”他的一生就是遵照這句話去做的。公元前388年,他以重裝兵的身份參加了決定性的喀羅尼亞戰役。由於內部的分裂,希臘失敗了,從此,希臘失去了自由和獨立。
公元前366年,腓力二世被刺身亡,欣喜萬分的德摩斯梯尼身穿節日的盛裝,頭戴花環,出現在500人會議上。公元前322年,反對馬其頓的起義被鎮壓下去,馬其頓人要求交出德摩斯梯尼。他不得不離開雅典,輾轉逃避,流亡異鄉,於公元前322年在一個小島的海神廟內,服毒自殺。公元前280年,雅典人為他建了一尊青銅雕像。他忠心為國,為獨立自由頑強戰鬥的精神,永遠活在雅典人民和崇拜欣賞他的人心中。
歷史之父希羅多德
公元前400多年,義大利南部的塔林敦海灣岸邊高地上,一座新的墳墓朝向大海,經過的人都會在墳前默默地站立致敬。墓前的石碑上刻著這樣的銘文:
“這座墳墓里埋葬著呂克瑟司的兒子希羅多德的骸骨。他是用伊奧尼亞方言寫作的歷史學家之中最優秀者,他是在多里亞人的國度里長大的,可是為了逃避無法忍受的流言飛語,他使圖里奧伊變成了自己的故鄉。”
這位客死異鄉的人,是偉大的古希臘歷史學家、《歷史》一書的作者希羅多德,他因《歷史》一書得到了人們無比的崇敬。從古羅馬時代開始,希羅多德就被尊稱為“歷史之父”,這個名稱也一直沿用到今天。
希羅多德誕生在小亞細亞西南海濱的一座古老的城市,那是古希臘人早年向海外開拓時建立的一座殖民城市。希羅多德的父親是一個擁有豪富的奴隸主,這為他從物質上提供了接受良好教育的後盾。他的叔父帕息斯是當地一位著名的詩人,濃厚的家庭文化氛圍對他早早就起了潛移默化的影響,從少年時代起,他就博覽群書,勤奮學習,尤其酷愛史詩。
後來,希羅多德的家族因反對本城邦統治者對波斯的附庸態度,相繼遭受迫害,他的詩人叔父被殺,多人遭受被逐的懲罰,包括希羅多德在內。
於是,大約從30歲開始,希羅多德就開始了一次範圍廣泛的旅遊,向北走到黑海北岸,向南到達埃及最南端,往東至兩河流域下游一帶,向西抵達義大利半島和西西里島。為了維持生活,他還長途販賣物品。每到一地,希羅多德就到歷史名勝古蹟處遊覽憑弔,考察地理環境,了解風土人情。他還喜歡聽當地百姓講述民間傳說和歷史故事,他把這一切都記下來,並一直隨身帶著。他的視野在廣泛的遊歷過程中大大開闊了,這些為他以後寫作《歷史》準備了豐富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