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義軍把繩子的一頭系在懸崖邊的大樹上,然後,每個人就沿著繩子滑下來。如此一來,所有的戰士就到了敵人後方。而敵人此時正蒙頭大睡,渾然不知大禍將至。斯巴達克一聲令下,發起猛攻。敵人丟盔棄甲,潰不成軍。克羅狄敗逃而走。
這一仗,斯巴達克大獲全勝,一下子就把士氣調動了起來,來投奔他的人更多了。不久,隊伍就發展到7萬人。羅馬城的那些元老們聽到這個消息,經過商量,他們派出了最精銳的部隊,由兩個新上任的執政官兵分兩路,前後堵截斯巴達克。
斯巴達克認真地分析形勢,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要在羅馬本土建立政權是很困難的。因此,他決定把起義軍帶出義大利,擺脫羅馬的奴役。
公元前72年秋,斯巴達克的隊伍浩浩蕩蕩向北挺進,一路上擊潰了羅馬軍隊的前堵後追,連戰連捷,直到波河流域。
但是,斯巴達克到達北部義大利後,被阿爾卑斯山擋住了去路。阿爾卑斯山高聳入雲,山頂終年積雪,氣候惡劣,起義大隊人馬連同輜重翻越大山,是極其困難的。斯巴達克放棄了翻越阿爾卑斯山,進入高盧地區的計劃。他下令毀掉一切多餘物資,殺掉不需要的馬匹,調頭揮師南下。
羅馬元老院驚慌失措,派克拉蘇統帥6個軍團約9萬人鎮壓起義軍。這時斯巴達克大軍已挺進到義大利半島的南部,準備從這裡渡海去西西里島,到那裡建立政權,以便與羅馬統治者作長期的鬥爭。但是被西西里收買而毀約的海盜沒有給他們提供船隻,斯巴達克只好組織起義軍編制木筏,但海上的風暴又使他放棄了這個計劃。
而此時,狡猾陰險的克拉蘇為了將起義軍困死在半島南端,命令士兵在布魯提伊半島的最狹窄地帶挖出深、寬各四五米的一條深溝,長達50餘公里,溝邊還修築了高大而堅固的防護牆。起義軍三面臨海,一面受敵,處境相當危險。
在一個風雪交加的寒夜,斯巴達克一面命令士兵們點起篝火,又唱又跳麻痹敵人,一面又率領1\/3的步兵巧妙地利用樹枝、柴草、泥土和敵人的屍體填平了一段壕塹,並且火速地通過了封鎖線,敵人的陰謀又破產了。
脫險後,斯巴達克決定將軍隊帶到布林的西港,從那裡東渡亞得里亞海到希臘去。然而隊伍內又出現分歧,大將克利克蘇斯堅持起義軍應留在義大利與羅馬人鬥爭到底。二人爭執不下,最終各自率領忠於自己的部隊分道揚鑣,起義軍分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