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世紀左右,日耳曼人已經在多瑙河、萊茵河和維斯瓦河之間的廣大地區定居下來,過著亦農亦牧的生活,成為羅馬帝國北方的鄰居。
日耳曼人向羅馬境內遷徙,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紀末,基姆伯爾人和特烏托涅斯人為了尋求土地,他們越過阿爾卑斯山,進入羅馬境內,與羅馬人發生過幾次激戰。但最後被羅馬徹底打敗。可是,300年後,馬爾庫斯·奧勒利烏斯當皇帝時,日耳曼部落中的馬可曼尼人越過多瑙河再次進犯羅馬帝國,奧勒利烏斯已沒有能力把他們全部打退。
公元172年,奧勒利烏斯只得允許一部分日耳曼人定居在多瑙河以南,目的是想利用他們抵禦其他蠻族。此後,越來越多的日耳曼人湧進羅馬。他們有的前來經商,有的則在大農莊中勞動,有的則充當羅馬僱傭兵,還有個別上層分子在羅馬政府里獲得了不錯的職務。這批先來的日耳曼人,成為後來大遷徙期間進入羅馬帝國的日耳曼人的同盟軍。
公元1世紀,日耳曼人的氏族公社制度已經開始解體。到3、4世紀之交,日耳曼人由於戰爭的需要,各部落經過合併和組合,已結成許多部落聯盟,如東哥特人、西哥特人、法蘭克人、汪達爾人等。
日耳曼人在與羅馬人的接觸中,逐漸掌握了較先進的工具和武器。生產力提高了,人口增多了,助長了他們向外遷徙擴張的趨勢。部落聯盟的首領和氏族貴族,為了掠奪土地和財富,經常越過多瑙河,襲擊羅馬帝國的北方行省,這使得羅馬帝國政府越來越陷入困境。
然而,日耳曼人的大規模的遷徙運動,是從4世紀後半期開始的。這主要是受匈奴人西遷的影響。匈奴兵強馬壯、勇敢善戰,這和手持長矛、弓箭的日耳曼人相比,優勢很大。
由於匈奴人由東向西的驅趕,日耳曼部落中的東哥特人、西哥特人、汪達爾人、法蘭克人、盎格魯人、撒克遜人、勃艮第人等,不得不離開了他們居住的故土,遷徙到羅馬帝國境內,從而造成日耳曼部落大遷徙的浪潮。
西哥特人為避匈奴人,請求進入羅馬帝國避難。羅馬人同意了他們的要求,並答應分給土地,供應糧食,而西哥特人則同意為羅馬提供兵源。但羅馬人背信棄義,不但沒有履行諾言,反而對西哥特人進行沉重的盤剝。西哥特人憤而反抗,並於公元410年攻陷羅馬城,西羅馬帝國也因此而滅亡。
在羅馬人和西哥特人交戰的時候,另一支日耳曼部落汪達爾人乘虛而入,搶掠了高盧後進入西班牙定居。公元416年,西哥特人向汪達爾人發動進攻,汪達爾人抵擋不住,只好渡過直布羅陀海峽,進入北非。經過10年的征戰,汪達爾人戰勝了那裡的羅馬軍隊,占領了羅馬的阿非利加行省,定都迦太基,建立了汪達爾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