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要成為騎士的年輕人首先要沐浴,這象徵靈魂得到洗滌,然後穿著潔白的上衣,身披紅色長袍,在祭壇前跪拜十個小時,他的盔甲和佩劍就放在祭壇上。到天色破曉的時候,他要來到由一群騎士和女士舉行的盛大的彌撒上。他的擔保人將他帶到領主面前,並且將他的武器和防具一件一件地遞給他,每遞一件,都要說上一句祈禱和祝福的話。
儀式中最關鍵的一步是為新騎士綁上馬刺,通常年長的騎士還要用自己的手掌或劍身在新騎士的脖子或面頰上重重地打一下——這一擊是所有的騎士都必須承受的。
接下來這位剛剛被冊封的騎士還要宣誓:自己的劍永遠只用於正當的理由,用來捍衛教會,保護孤兒寡婦,濟貧救苦,剷除奸惡。
最後,整個儀式以馬術表演、模擬決鬥和格鬥遊戲而告終。馬上比武是模擬戰鬥的娛樂活動。騎士用平頭的長矛和鈍劍對打。比武場上,鮮艷的旗幟迎風招展,衣著華麗的貴族男女在一旁唱彩助威。比武者並不想傷害對方的,但是比武有如實戰,發生意外事件在所難免,但重傷卻不常見。
全部的儀式是非常莊嚴而感人的,以致很多誠摯的騎士終其一生都無法忘懷他們在祭壇前度過的一夜,也無法忘懷他們當年作出的誓言。
作為騎士必須遵守的信條是“忠君、護教、行俠”。在騎士制度的發展過程中,還為騎士制定了一系列的道德標準。除“忠君、護教、行俠”的信條外,還要求騎士“文雅知禮”,甚至要求他們學習音樂和作詩。
騎士把自己的“榮譽”看得甚至比自己的生命還重要。他不僅要忠實地為自己的主人服務,還要效忠和保護女主人。女主人在騎士心目中像聖母一樣神聖,這一點後來發展為對貴婦人的愛慕和崇拜。能為自己“心愛的貴婦人”去冒險和取得勝利,博得貴婦人的歡心,是一名騎士最大的榮譽。所有這一切就構成了所謂“騎士精神”。
在那個尚武任俠的年代裡,無論是文字記載還是口頭傳說中的著名英雄都是騎士,像羅蘭、亞瑟王、蘭斯洛特和黑太子愛德華等。
騎士在擁有馬匹、重武器以及駕馭馬匹和使用重武器方面確實有著優勢。勢力大的騎士,還擁有高牆與深溝環繞的城堡,統治著附近的農村。中世紀早期,國王和中央政府幾乎沒有了實權,權力旁落到最出名的騎士手中。他們甚至目無法紀,妄自尊大,肆意發動戰爭。
騎士的盔甲在不同時期不完全相同。在比較早的年代裡,騎士身上所穿的布料或皮革長袍又長又重,遮蓋著身體的大部分,外面再穿上由鐵環聯結編成的網狀鎧甲,脖子上有兜帽保護,頭戴鋼盔,有時還帶有保護鼻子的金屬罩。在稍後一個時期,鎧甲由硬的金屬片製成;頭盔帶有厚的面甲,可放下把臉遮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