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沿大西洋海岸南行,準備尋找通往“南海”的海峽。兩個月後,船隊在南緯52度處又發現了個海口。這個海峽彎彎曲曲,忽窄忽寬,港汊交錯,它再一次燃起了麥哲倫的希望。
麥哲倫乘坐的船隻很快進人水道航行,他發現兩岸的山峰覆蓋著皚皚白雪,低谷中草木也未復甦,一派荒涼蕭索景象。更令人擔心的是,這條水道相當狹窄,而且異常曲折,布滿島礁、淺灘、航道和數不清的峽灣,河口犬牙交錯,糾纏不清。
此外,這裡總是雨霧瀰漫,狂風巨浪沒有片刻的停歇。船行其中,難以辨認哪是通道,時刻都有傾覆沉沒的危險,麥哲倫派出船隻先行探路,但走在前面的探路船上再次發生意外,有人囚禁了船長,駕船逃回西班牙去了。現在,只剩下3條船了。
最後,麥哲倫繼續派船探路。最後,一條探路小船終於帶來了令人振奮的好消息。“他們已看到了海角與大海”,麥哲倫高興得流下了淚水。這就是溝通大西洋和大南海的海峽,一條“十分隱秘的海峽”,即後人所稱的麥哲倫海峽。
麥哲倫率領船隊沿麥哲倫海峽航行,峽道彎彎曲曲,兩岸山峰聳立。因海峽兩岸的土著居民喜歡燃起篝火,麥哲倫便把海峽南岸的這塊陸地命名為“火地”,這就是今日智利的火地島。
這3條船走了28天,於11月28日駛出了海峽,進入美洲西面的大洋,船隊在這片大洋中航行了3個多月,海面一直風平浪靜。因此,他們就為它取了個名字叫“太平洋”。
在這遼闊的太平洋上,看不見陸地,望不到島嶼,食品成了最關鍵的難題。100多個日日夜夜裡,他們沒有吃到一點新鮮食物,只拿於麵包充飢;最後連乾麵包也吃完了,只能吃生了蟲子的麵包碎屑。船艙里的淡水也越來越淺,最後只能喝帶有臭味的混濁黃水。
1521年3月初,在水盡糧絕、人人疲乏虛弱之際,航隊來到了富饒的馬里亞那群島,受到當地居民的熱情款待。3月底船隊來到了菲律賓群島。當麥哲倫原來從馬六甲帶走的僕人亨利用馬來語與當地土人對上話時,麥哲倫是多麼激動啊!他的環球航行的夢想終於要實現了,他從西方向西航行終於到達了東方,他以不可辯駁的事實證明了,地球的的確確是圓形的。
麥哲倫首次橫渡太平洋,在地理學和航海史上產生了一場革命——證明地球表面大部分不是陸地,而是海洋,世界各地的海洋不是相互隔離的,而是一個統一的完整水域。這為後人的航海事業奠定了基礎。
第34章 文藝復興時期(2)
1521年4月上旬麥哲倫到達菲律賓群島的宿務島。富庶的宿務島引起了麥哲倫的極大興趣,他決心把這個島嶼變成西班牙的殖民地。麥哲倫利用宗教,對宿務島的酋王胡馬波納進行威脅利誘,軟硬兼施,讓他起誓服從於西班牙國王並成為一名忠實的基督教徒。可是麥哲倫的行為引起了離宿務島不遠的馬坦島上的小酋王西拉布拉布的不滿,在一次爭鬥中,麥哲倫被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