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伽丘是第一個通曉希臘文的人文主義學者,對拉丁文和當時流行的俗語也掌握得爐火純青。早年在那不勒斯時,薄伽丘接觸過宮廷和貴族騎士生活,後來他回到佛羅倫斯,擁護當地共和政權,積極參加反對封建貴族的鬥爭。1350年,他與彼特拉克交往,共同提倡古典文化。
《十日談》是薄伽丘最有名的作品。寫於1348年至1353年間。其題材主要來源於歷史事件,以及東方故事和已經流傳很久的逸聞趣事。
在史無前例的大瘟疫中,七位男青年和三位姑娘為避難躲到郊外的一座宛如世外桃源的別墅中。那裡環境幽靜,景色宜人,有翠綠的樹木環繞,還有曲折的走廊,精緻的壁畫、清澈的清泉和悅目的花草,地窖里還藏著香味濃郁的美酒。
為了使生活更有情趣,他們約定,每人每天講一個故事。就這樣,他們住了10天,講了100個故事。這些故事收集成集子就叫《十日談》。
據薄伽丘講,《十日談》中的故事都是有理有據的。小說旨在抨擊禁欲主義,歌頌愛情。其中“揚諾勸教”更是意義深刻。
這個故事說的是巴黎住著一個富商,名叫揚諾。他有一個朋友亞伯拉罕,是一名教徒,篤信猶太教。揚諾認為天主教是正宗,希望自己的朋友改信天主教。在他的勸說之下,亞伯拉罕決定去羅馬考察一番,看一看天主派遣到人間來的代表——教皇的氣派到底怎麼樣。
他果真趕到了羅馬教廷,但是他卻看到羅馬從上到下,沒有一個不是寡廉鮮恥,犯著罪惡的人,連一點點顧忌、羞恥之心都不存在了,因此,竟至於妓女當道,有什麼事要向廷上請求,還要走後門……
繼續觀察的結果,使他看到更多的罪惡,貪得無厭,愛錢如命,買賣聖職。一幕幕驚心觸目的事實使亞伯拉罕得出結論:羅馬根本“不是一個神聖的京城,而是一個容納一切罪惡的大熔爐”!
教皇、紅衣主教這些人無惡不作,他們本應是天主教的支柱,但是卻成為天主教的蛀蟲,只能讓天主教儘快垮台,迅速消失。
如果按照通常的做法,作者似乎應該讓亞伯拉罕放棄天主教,離開羅馬。但是薄伽丘和通常的做法不一樣,這也正是他匠心獨運的地方,他讓亞伯拉罕這樣說:“可是不管他們怎樣拼命想把天主教推翻,它還是屹然不動……這麼說,你們的宗教確是比其他的宗教更正大神聖。”
結果,亞伯拉罕竟去教堂接受天主教洗禮去。
《十日談》的“揚諾勸教”,就是一把鋒利的匕首,直刺天主教會的心臟,在薄伽丘的故事面前,中世紀的教會成了滑稽的嘲諷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