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2年6月,身為皇后的葉卡捷琳娜派人暗殺了彼得三世,但卻通告天下說彼得三世因患急病醫治無效而死亡。之後,葉卡捷琳娜當上了女皇。
彼得三世不明不白地死了,俄國上下一片唏噓。有人認為彼得三世沒有死,有人認為彼得三世被女皇軟禁在不知名的小島上。
1773年9月17日,普加喬夫利用廣大農民對沙皇的信仰,自稱是被殺的沙皇彼得三世,並發布詔書、宣傳檄文,集聚80人於18日開始攻打雅伊克城,掀起了普加喬夫起義的序幕。
他們首戰告捷,接著便向奧倫堡進軍。奧倫堡是當時俄國在東南地區的一個軍事重鎮。奧倫堡城池堅固,有重兵把守,還有70門大炮,易守難攻。10月7日,普加喬夫率起義軍進攻奧倫堡,因兵力懸殊,沒有成功。於是他決定採用圍城打援的戰略,期待守軍彈盡糧絕。在此期間,普加喬夫成立了軍事委員會,加強部隊建設。
同時,普加喬夫展開了大量的宣傳鼓動工作,到處傳布檄文,聲稱要給巴什基爾人、哈薩克人、卡爾梅克人和韃靼人“土地、水源、草場、森林、自由和糧食”。號召各族人民起義推翻葉卡傑琳娜二世。哥薩克的農民、工人和各族人民紛紛投奔起義隊伍。
葉卡捷琳娜二世急忙派卡爾將軍率領3500人前往鎮壓,但在奧倫堡城下被普加喬夫打得落花流水,卡爾僥倖逃生。之後,普加喬夫叉擊潰了另一支前來鎮壓的沙皇軍,俘獲30名軍官,並把他們全部絞死。到1773年底,普加喬夫的隊伍已經發展到了3萬餘人,火炮增至86門,勢力擴展到俄東南部大部分地區。
寒冬來臨時,普加喬夫命令少部分部隊監視奧倫堡俄政府軍的動向,主力軍在別爾達休整。他放棄了進一步向伏爾加河流域進軍的機會,從而失去了當地準備支持聲援的群眾,使起義範圍僅限於俄東南一隅,為沙俄政府調集軍隊贏得了時間。
1773年12月,俄政府派上將比比科夫率領6500餘人、30門大炮增援奧倫堡。當普加喬夫的起義軍剛剛逼近察里津,剛準備攻城,比比科夫的部隊就尾隨而來。8月25日凌晨,雙方在薩爾尼科夫展開決戰,起義軍被擊潰。普加喬夫帶領200多名殘部,東渡伏爾加河,逃往草原深處。隊伍不斷縮小,最後剩下不到50人了。
1774年9月4日,起義軍軍事委員會成員特沃洛戈夫,炮兵長官丘馬科夫等叛徒,把普加喬夫捆綁起來,交給了雅伊克鎮的沙皇政府當局。
1775年1月10日,莫斯科城裡築起一座高高的斷頭台,斷頭台兩邊是兩隻絞刑架。許多貴族都來觀看處死起義軍的首領。普加喬夫被戴上腳鐐手銬裝在木籠里運到莫斯科。他被送上了斷頭台,接著又被肢解、焚屍。他的許多戰友被流放、絞死,起義由此失敗。
這次農民起義震撼了沙俄的封建農奴制度,表現出人民群眾非凡的勇氣和果敢精神。起義雖然失敗,但它沉重打擊了女沙皇葉卡捷琳娜的殘暴統治和農奴制。
萊克星頓的槍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