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5年6月,北美13個英屬殖民地在費城召開“大陸會議”,華盛頓代表維吉尼亞州出席了在費城舉行的第二屆大陸會議。這次會議決定組織自己的軍隊,並推舉華盛頓擔任大陸軍總司令。這時,波士頓義軍正和那裡的英軍激戰。華盛頓立即騎上馬出發,於7月3日抵達波士頓,親臨前線指揮戰鬥。
在戰爭初期,美軍打得非常艱苦,他們中的大多數人是臨時招集來的農民,衣服破爛不堪,沒有武器,沒有受過正規軍事訓練,根本不像一支軍隊,另一方面,美軍的後勤供應也極度的困難,士兵們經常吃不飽、穿不暖,有時一連五六天吃不到麵包,只好吃馬料,在寒冷的冬季,有許多士兵不得不赤腳行軍。
相反,他們的對手英軍卻裝備精良,訓練有素,後勤供應充足。所以,美軍一敗再敗,在保衛紐約的戰役中,大陸軍差點全軍覆沒。到1777年9月,連首都費城也被英軍占領,有些意志不堅的將領竟率兵向英軍投降。
在極端嚴峻的形勢下,華盛頓始終忠於北美人民的獨立事業,從來沒有動搖過。在危急時刻,華盛頓孤注一擲,率兵偷襲了特倫敦鎮的普魯士僱傭軍,以2死3傷的代價殲敵千餘,大振軍威。
1777年的秋天,在經歷了眾多的艱難困苦之後,薩拉托加戰役打晌。在哈得遜河西岸高地,英國名將伯戈因的8000餘人部隊受到了大陸軍的兩翼夾擊,被迫投降。這次大捷促成了1778年2月的美法結盟,美國開始逐漸掌握了戰爭主動權。
與此同時,為了孤立英國,美國又多方展開了外交活動,爭取法國等國的援助。1778年6月,法國軍艦開進美國,英軍被迫從費城撤退,把主攻方向轉向南方。
1780年,英軍把主力轉移到南方港口城市約克鎮。法國和美軍兩路並進,直逼約克鎮。法軍用海軍封鎖海港,切斷英軍海上補給線,斷絕了英國軍隊退路,華盛頓則率部從正面猛攻。
1781年9月,英軍統帥康華理率部上千餘人向華盛頓投降,美國獨立戰爭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戰爭結束後,華盛頓拒絕了獎賞,回到了自己的莊園。但初生的美國離不開他,1787年,華盛頓再入政壇,主持召開了制憲會議,制定了沿用至今的美國憲法。1789年,華盛頓當選為美國第一任總統。
在就任美國總統期間,華盛頓認為自己可以與世界上的任何一位國王相媲美,但又始終把自己看做是美國人民的“最恭順的公僕”。
1796年12月,美國舉行第三屆總統選舉,約翰·亞當斯當選。1797年3月3日,是華盛頓擔任公職的最後一天,他舉行了告別宴會。華盛頓舉杯向大家祝福,全場人充滿了傷感的情緒。3月4日,新總統亞當斯在臨時首都費城宣誓就職。儀式結束後,華盛頓離開了辦公室。當華盛頓來到大街上時,人們爭先恐後地湧來,希望能再看一眼這位為美國建立不朽功勳的國父。華盛頓異常激動,不停地揮動雙手向美國人民表達他的感激和祝福。
華盛頓回到家鄉後,過著退隱生活。1799年12月14日,華盛頓因患喉炎去世,他的遺體就安葬在維農山莊,後來這裡被美國政府列為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