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維新
19世紀後半期,繼歐洲和美洲的資產階級革命之後,亞洲的日本也出現了一次在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領域的全面革新運動。這場以推行資本主義新政為目的的資產階級革新運動,開始於明治年間,所以史稱“明治維新”。
日本過去是一個閉關自守、封建落後的國家。掌權的德川幕府實行鎖國政策,只和中國、朝鮮和荷蘭有貿易往來,對世界的變化一無所知。
1853年7月8日,4艘奇形怪狀、黑黝黝的戰船出現在日本的江戶灣(今東京灣)。它們的煙囪冒著黑煙,發出震耳欲聾的汽笛聲,黑洞洞的炮口似乎隨時都要發射炮彈。在岸上巡邏的士兵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龐然大物,他們嚇得稟報上司。
經過雙方的接觸,日本人才知道這是由美國人培里率領的一支艦隊,他們的目的是迫使日本開港通商。日本幕府的官員屈服於列強的炮火,連續與列強簽訂了很多不平等條約和關稅協定,出賣國家主權和民族利益。大批農民和手工業者因為外貨的傾入而紛紛破產,日本人民受到雙重的壓迫和剝削,處境更加痛苦。
面對這種嚴峻的局勢,日本統治階級出現了兩個對立的集團:以幕府將軍德川慶喜為首的保守派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主張維持現狀,反對改革;以薩摩和長州兩藩為首的一些大名主張改革,推翻幕府統治,富國強兵,廢除不平等條約。雙方發生了激烈的衝突,倒幕派毒死了畏懼幕府的孝明天皇,扶植年幼的明治天皇上台。這時,宮廷形勢開始向有利於倒幕派方面發展。
1867年10月上句的一天,在京都(當時天皇所在地)天皇宮中的一間書房裡,倒幕派首領大久保利通、西鄉隆盛等幾個重要人物聚集在一起,商量如何對付幕府。
其中一個人說:“倒幕要名正言順,必須取得天皇的支持。”其他人都點頭表示同意。幾個人商量好了,就派了一個人去向天皇報告。明治天皇雖然只有15歲,可頗有見識,對幕府把持朝政也十分不滿,當即答應與討幕派聯合起來,推翻幕府統治。於是,就寫了一份“討幕密詔”,交到大久保利通等人的手裡。
大久保利通等人接到密詔,欣喜若狂,趕緊打開細細觀看,只見上面寫著:“不討此賊,何以上謝光帝之神,下報萬民之深仇!”大家高興地叫起來:“天皇英明!天皇萬歲!”
不料,聽到風聲的德川慶喜假裝辭去幕府將軍的職位,主動要求把政權還給天皇。倒幕派看穿了德川慶喜的緩兵之計。他們準備先下手為強,打德川慶喜一個措手不及。
於是,他們調兵遣將,很快把自己的部隊調集到京都附近,準備發動宮廷政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