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70年代,人們總是苦惱於不能記錄人類的聲音,但最後愛迪生解決了這個問題——留聲機。
啟發愛迪生發明留聲機的靈感源於他發明碳粒電話受話器的實驗過程。在實驗中,他偶爾發現隨著人說話聲的高低錯落,接觸在膜片上的金屬針也跟著有規則地振顫。這時他突然想到把這一過程倒過來,就可以複製聲音。
於是愛迪生把錫箔紙卷在帶螺紋的圓筒上,圓筒下有一層薄鐵皮,鐵皮中央裝上一根短針。當他用鋼針滑動錫箔紙,果然就發出了聲音。愛迪生按這一原理設計製造了世界第一台“會說話的機器”,後來人們稱之為留聲機。
科學家是不容易滿足的,愛迪生更是如此。就在留聲機在博覽會展出時,他又開始對另一問題著迷:用電照明。
19世紀,在歐美國家用來進行普通照明的燈是煤油燈或者是煤氣燈,這種燈燒起來有股臭味,還冒黑煙,而且使用時還特別麻煩。多少年來,很多科學家想盡辦法,想發明一種既安全又方便的電燈。
19世紀初,曾有一位英國化學家用兩隻電池和兩根炭棒,製成了世界上第一盞弧光燈。但是,它光線很強,只能安裝在街道或廣場上,燃燒時嘶嘶作響,壽命也不長,因而不適於一般家庭使用。
愛迪生認定電力照明必然取代煤氣照明,他為自己要發明的電力照明燈定下幾個原則:一是要簡便,至少要像煤氣燈那樣,能夠遍布各處,適合各種條件下的室內外使用;二是必須結構輕巧;三是必須價格便宜,經久耐用;四是必須無聲、無臭、無煙,對人的健康沒有任何損害。
愛迪生翻閱了大量的有關電力照明的書籍,決定從白熱燈著手試驗。把一小截耐熱的東西裝在玻璃泡里,當電流把它燒到白熱化的程度時,便由熱而發光。但這樣一來,選擇什麼物質做燈絲就成了一個大問題。
他首先想到炭,於是就把一小截炭絲裝進玻璃泡里,可剛一通電炭絲馬上就斷裂了。
“這是什麼原因呢?”愛迪生拿起斷成兩段的炭絲,再看看玻璃泡,過了許久,才忽然想起,“噢,也許因為這裡面有空氣,空氣中的氧又幫助炭絲燃燒,致使它馬上斷掉!”於是他用自己手制的抽氣機,儘可能地把玻璃泡里的空氣抽掉。一通電,果然沒有馬上熄掉。但8分鐘後,燈還是滅了。
可不管怎麼說,愛迪生終於發現:真空狀態時白熱燈顯得非常重要,關鍵是炭絲,問題的癥結就在這裡。“應該選擇更耐高溫的材料。”愛迪生說。
於是,愛迪生把自己能想到的各種耐熱材料全部寫下來,共1600種。然後,他和助手們一一地試驗,但沒有一種材料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