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初至1919年,泰戈爾進入了以中、長篇小說和哲理性的抒情詩為主的中期創作階段,這一階段也是泰戈爾探索民族解放道路的重要階段。泰戈爾積極參加反抗殖民統治的民族解放運動,寫下了《祖國的土地》、《祝福孟加拉國土》、《戰勝自身》等著名詩篇。
中、長篇小說是泰戈爾這一時期創作的一個亮點。《沉船》和《戈拉》為其代表作。
《沿船》標誌著孟加拉文學中現實主義創作方法的成熟,描寫的是剛剛大學畢業的青年知識分子羅梅西的曲折複雜的戀愛婚姻故事。羅梅西聽從父命回鄉成婚,當晚他攜妻子坐船回城時卻遇到風暴。當他在岸邊醒來,把同樣遇到風暴而沉船遇險的納里納克夏的新婚妻子當做自己的妻子帶回家時,一系列曲折的故事就此展開。從中我們可以看到羅梅西的心地善良、屈從父命的軟弱和作者對印度封建習俗的批評。
而《戈拉》則是泰戈爾現實主義創作的最光輝成就。這是一部可以稱得上是史詩式的小說,它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獨立之路的思考。
戈拉是一個典型的印度民主主義者,堅信祖國一定會獨立。“戈拉就像是渴望自由、憤怒地為反抗自己社會和政治上的奴隸地位而鬥爭的印度心靈的化身。”但是,戈拉片面地認為,要實現自己奮鬥的目標,必須徹底奉行印度教的傳統,包括種姓制度等落後的甚至是反動的傳統。
但印度的現實、鬥爭的實際情況使戈拉改變了上述觀念,尤其是當他知道自己根本不是婆羅門的後代之後,他終於擺脫了種姓和教派的束縛。他最終明白,要謀求獨立就必須在反對殖民主義的同時反對封建主義。
泰戈爾享年80歲,在一生長達60多年的文學創作中,總共留下了50多部詩集、多部中篇和長篇小說、100多部短篇小說、30多部散文作品、20多部劇本、1500多幅美術作品和2000多首歌曲。其中,《祖國致敬》的歌曲,在印度獨立後,被定為國歌。
值得一提的是,泰戈爾曾於20世紀20年代訪問過中國,是由中國現代著名詩人徐志摩等接待的,在文學史上留下了一段佳話。
綜觀泰戈爾的一生,他不僅是位偉大的思想家,也是位偉大的行動者,他在印度乃至世界思想史上都有重要影響。他與羅曼·羅蘭、愛因斯坦等許多世界名人都有交往,畢生致力於東西文明的交流和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