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後,他還根據在非洲的見聞寫了《非洲的青山》、《吉力馬札羅山的雪》,還發表了《法蘭西斯·瑪貝康短暫的幸福》。1932年發表了《午後之死》,尊奉美國建築師羅德維希的名言“越少,就越多”進行創作,使作品趨於精煉,縮短了作品與讀者之間的距離,提出了“冰山原則”,只表現事物的1\/8,使作品充實、含蓄、耐人尋味。
1952年,海明威發表的中篇小說《老人與海》則塑造了一個海明威型的典型硬漢形象:他駕著小船在海上漂流了84天,一無所獲,然而他並不泄氣。當所有人都懷疑他的時候他堅持了下來。第85天,他終於獨自釣上了一條大馬林魚,但這條魚實在太大,居然比他的小船還要長兩英尺。經過兩天的殊死搏鬥,桑地亞哥終於制服了大馬林魚。但受傷的魚在海上留下了一道腥蹤,引來無數鯊魚的爭搶,老人奮力與鯊魚搏鬥,但回到海港時,只剩魚頭、魚尾和一條脊骨。
這部小說留下一句名言:“一個人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盡可以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這是桑提亞哥的生活信念,也是《老人與海》中作者要表明的思想。桑提亞哥是海明威所崇尚的完美的人的象徵:堅強、寬厚、仁慈、充滿愛心,即使在人生的角斗場上失敗了,面對不可逆轉的命運,他仍然是精神上的強者,是“硬漢子”。
“硬漢子”是海明威作品中經常表現的主題,也是作品中常有的人物。不管遭到多大的壓力和厄運打擊時,他們都仍然堅強不屈,勇往直前,甚至視死如歸。儘管他們最後失敗了,但他們卻保持了人的尊嚴和勇氣,有著勝利者的風度。《老人與海》這本小說獲得1954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因為大家在這本書中看到了人在“充滿暴力與死亡的現實世界中”表現出來的勇氣。
海明威的創作在現代文學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他以自己的經歷披露了當權者的偽善和現實的殘酷,刻畫了美國年青一代的迷惘情緒,作品中洋溢著對勞動人民的熱愛,在探索藝術創作的道路中使現實主義在開放的兼容並蓄中獲得了新的光彩!
愛因斯坦和相對論
愛因斯坦是20世紀世界最著名的科學家之一,他創立的相對論開創了物理學的新紀元,堪稱是世界歷史發展進程中影響深遠的百件大事之一,他把物理學家們引入了一個嶄新的物理世界。
1879年3月14日,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在德國南部烏爾姆城的一個猶太居民家中呱呱墜地。這是一個溫馨、和睦的家庭,父親是一個電器作坊的小業主,母親溫雅賢淑,傾心於藝術。
愛因斯坦在慕尼黑度過了青少年時期。童年時的他喜歡幻想,看不出有什麼天分,喜歡音樂,討厭遊戲。由於父親生意的失敗,他離開學校,到米蘭給父母當幫手。1901年他放棄了德國國籍,加入瑞士國籍。他第一次報考蘇黎世理工學院電氣工程系落榜,一年之後才得以被錄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