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頁(2 / 2)

戈麥斯和馬賽羅等人繼承了馬蒂遺志,化悲痛為力量,發動了橫掃古巴島的“突進戰役”,這支兵力不足5000人的軍隊由東向西,行程2400公里,交戰27次,擊敗殖民軍11萬,解放了22個城鎮。

為了挽救在古巴的垂死命運,西班牙派遣外號叫“屠夫”的魏勒爾任古巴都督。他把所有古巴居民都集中到集中營里,妄圖切斷古巴人民與義軍的聯繫。但是,“屠夫”的恐怖政策和血腥鎮壓並沒有使義軍屈服。相反,他們越戰越勇,解放了大片領土,包圍了首都哈瓦那,使“屠夫”成為瓮中之鱉。

這時,對古巴垂涎已久的美國伸出了貪婪的雙手,他要摘取這熟透的果子。1898年,美國藉口美西戰爭,出兵古巴。7月16日,西班牙軍隊投降。但是,古巴人民並沒有取得真正的獨立,趕走了一匹狼,又迎來了一隻虎。美國在古巴進行軍事管制,這一行徑引起古巴人民的強烈不滿,起義又在醞釀之中。美國人要比西班牙人聰明些,為緩和民怨,美國准許古巴在它的監督下進行選舉,1901年,巴爾瑪當選為第一任總統。次年5月,美國將政權移交給巴爾瑪並撤走軍隊,古巴共和國成立。

巴拿馬運河

中美洲呈狹長狀態,像一條短短的扁擔,挑著南北美洲。在這條扁擔的最窄處,便是今天的巴拿馬共和國。巴拿馬之所以被全世界所矚目,主要是因為巴拿馬運河的存在。

巴拿馬運河像一座水橋,橫跨在太平洋與大西洋之間,縮短了兩大洋之間的航程。它西起克里斯托巴爾,東至巴爾博亞,全長68公里,加上連接兩洋的深水段,長81.3公里。

在未建運河之前,人們苦於繞道南美洲的艱辛航程,積極尋找便捷的通道。人們煞費苦心地研究南北美洲的地理形勢,發現在南北美的大陸之間,北起瓜地馬拉,南至巴拿馬,有一條從西北向東南延伸、長達2900公里的狹長地帶,命名為中美地峽。

這一地峽南端,從中美洲的哥斯大黎加到南美洲的哥倫比亞,橫亘著一條南北長740公里、東西寬60至180公里的地帶,叫做巴拿馬地峽。

1513年9月,西班牙探險家巴爾博亞在巴拿馬地峽做了一次考察,在地峽一側的一座山的頂峰上,巴爾博亞發現了地峽的另一側是一望無際的蔚藍色海洋,這個蔚藍色的大洋就是現在的太平洋,因此,巴爾博亞也被稱為太平洋的發現者。

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一世發現,如果巴拿馬地峽通航,人們從大西洋沿岸到太平洋沿岸就不用再繞過南美洲的南端了,於是,他驅使當地的巴拿馬人修築了一條連接兩大洋的石板大道,用以轉運西班牙人從太平洋掠奪來的財富。為了使船只能在巴拿馬地峽通航,卡洛斯一世決定再開鑿一條運河,當時甚至還制定了具體的方案,但這種方案最終因有限的技術條件和施工能力沒有實施。

最新小说: 变人(哨向1v1) 闻教授再不理我要闹了 危!对家有读心术 被阴湿男鬼囚禁后 每天都被美男抓着操(nph) 绊惹春风(双重生) 和哥哥的恋爱日记 香山浔风 卷子 「猎人」在杀你的36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