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隊行駛到拉丁橋時,普林西普早已做好準備。這位年僅19歲的塞爾維亞青年,顯得異常的冷靜,他把怒火壓在胸中,腦中只有一個念頭,殺死罪惡的斐迪南大公。
當斐迪南的專車離他不到2米時,他一個箭步衝上前去,不等侍從官緩過神來,手槍對準斐迪南夫婦就扣動扳機。
“呯!”“呯!”兩聲槍響,一顆子彈射進斐迪南的脖子,第二顆洞穿索菲的腹部。事情如此突然,站在車子踏腳板上的侍從官一時間不知所措,總督也慌忙中命令司機返回總督府,沒有顧及到斐迪南大公夫婦的傷情。斐迪南大公夫婦也還直挺挺地坐在那裡,呆滯的目光凝視著前方。
普林西普射出兩顆子彈後,立即將槍對準自己頭部準備自殺,還未開槍,就被警察逮住,雙方掙扎之中,普林西普又服下一小瓶毒藥,他劇烈地痙攣,並未當場死去。但是斐迪南大公夫婦卻沒有這麼幸運,車輛的震動使斐迪南夫婦很快雙雙死去。
普林西普的兩槍打在塞爾維亞民族敵人的身上,也擊中了歐洲的火藥庫。早想吞併塞爾維亞的奧匈帝國,找到了一個千載難逢的藉口,在大臣們紛紛煽動之下,82歲的奧匈皇帝召見陸軍總參謀長,陸軍參謀藉機敦促他向塞爾維亞宣戰。
在得到德皇的支持後,奧匈皇帝向塞爾維亞提出了苛刻的條件,最後藉口條件沒有被滿足,於7月28日中午向塞爾維亞宣戰。這一下捅了馬蜂窩,短短的幾天之內,德、俄、英、法等歐洲帝國主義大國紛紛捲入了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了。
“施蒂芬計劃”的破滅
雖然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在1914年才爆發的,但早在1905年時,德國就制訂了一個詳盡而周密的作戰計劃。這一計劃由德國的總參謀長施蒂芬提出並制訂,所以在歷史上被稱為“施蒂芬計劃”。施蒂芬是一個軍事天才,“施蒂芬計劃”體現了德國人的閃電戰的一貫做法,成為世界軍事史上著名的軍事計劃之一。
“施蒂芬計劃”制定以後,受到了德皇的重視,後來又經過反覆論證、補充、修改,遂成為了德國發動大戰的基本藍本。施蒂芬在這一方案上可謂是下了一番工夫,“施蒂芬計劃”設想德國的主要敵人在西方。因此把戰略重點放到西歐,首先在西線採取先發制人的手段,集中優勢兵力進行“閃電戰”,經比利時突襲法國,然後再迂迴到東線,集中力量對付俄國,在三個月最遲四個月內贏得戰爭。
毛奇作為繼任的參謀總長,按“施蒂芬計劃”部署了整個戰爭。當然,毛奇也和德皇一樣,認為施蒂芬這一計劃簡直是上天給德國的一個機會。
1914年8月4日早晨,在埃米希將軍的率領下,德國第一、第二集團軍迅速越過比利時國境,向縱深方向挺進。開始實施“施蒂芬計劃”。
德軍攻打比利時的第一站是列日要塞。列日要塞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在它的周圍,環布著12個堅固的炮台。每個炮台都由裝著裝甲炮塔的鋼筋混凝土構成,其中設有從機槍到8英寸口徑大炮等400件武器。並在每座炮台四周挖有30英尺深的壕溝,全配有探照燈。所有的燈和重炮都可以降到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