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美國已遭受4年的經濟危機,國家經濟情況進一步惡化,幾乎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為擺脫危機,剛剛上任的羅斯福總統採取了廣泛的有力措施,歷史上稱為“羅斯福新政”。“羅斯福新政”在美國歷史上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對西方世界的經濟發展也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羅斯福就職當天發表了精彩的演說,他在演說中允諾將迅速採取措施扭轉局面,斷言美國一定能復興,號召人民以毫無畏懼的精神克服經濟危機帶來的災難。他給這個人心沮喪的國家帶來了希望。
混亂的經濟秩序迫使羅斯福必須快刀斬亂麻,立刻採取對策,實施新政。
羅斯福新政分為兩個階段:第一段從1933年3月到1935年初,尤其是在從1933年3月9日到6月16日的“百日”期間,新政採取了一系列的國家干預和調節經濟的措施。
“百日新政”的主要內容可以用三個“r”來概括,即復興(recover)、救濟(re1ief)、改革(reform)。由於大蕭條是由金融危機觸發的,新政也先從整頓金融入手。
在“百日新政”期間制定的15項重要立法中,有關金融的法律占三分之一。羅斯福1933年3月4日宣誓就職時,全國幾乎沒有一家銀行營業,支票在華盛頓已無法兌現。在羅斯福的要求下,3月9日,國會通過《緊急銀行法》,決定對銀行採取個別審查頒發許可證的制度,允許對有償付能力的銀行儘快恢復。至15日,已有14771家銀行重新開業。羅斯福整頓金融的非常措施,對收拾殘局、穩定人心起了巨大的作用。公眾輿論評價,這個行動猶如“黑沉沉的天空出現的一道閃電”。
羅斯福在解決銀行問題的同時,還竭力促使議會先後通過了《農業調整法》和《全國工業復興法》。《工業復興法》實行行業計劃,政府干預經濟;放棄金本位制,使美元不再含黃金,把全世界保守的銀行家都嚇得目瞪口呆。
美國預算局的局長驚呼道:“西方文明完蛋了!”然而,上帝卻願意幫助羅斯福,這些“離經叛道”的新法發生了神奇的作用,衰落了整整4年的美國經濟開始復甦,工業的輪子轉起來了。
《紐約時報》每周商業指數在羅斯福就職時為52.3,6月中旬達到87.1,這是兩年多來的最高的水平。工廠的煙囪又冒煙了,農場主的產品又運到市場出售,而不再是把它燒掉。人民對前途滿懷希望,蕭條雖然並沒有結束,但對蕭條的擔心已經解除。
新政的另一項重要內容是救濟工作。1933年5月,國會通過《聯邦緊急救濟法》,成立聯邦緊急救濟署,將各種救濟款物迅速撥往各州,第二年又把單純救濟改為“以工代賑”,給失業者提供從事公共事業的機會,維護了失業者的自力更生精神和自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