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拜謁的最大公墓——皮斯卡廖夫卡公墓乾脆就是巨大的萬人坑,化凍的雪水淹沒泥濘的林間小路,惡臭沖天。萬人坑上石碑成林,每個石碑下都是一個“萬人坑”。屍體成千上萬摞在一起,用一塊塊粗糙的石碑籠而統之。“百姓坑”的石碑上刻有橡樹葉和鐮刀、斧頭,“軍人冢”的石碑上刻著橡樹葉和五角紅星。既沒有死者姓名,也無死者的其他任何資料。
六、空前絕後的“肖七”
德軍包圍列寧格勒後,家住列寧格勒的蕭士塔高維奇接受電台採訪:“我已經完成新交響曲的第二部分。如果受到歡迎,我將繼續創作第三、第四部分,那時才是完整的《第七交響曲》。之所以提前告訴大家,是想讓坐在收音機前聆聽廣播的各位列寧格勒人知道,我們的城市一切照常,我們大家都必須站好自己那班崗。”
蕭士塔高維奇說的“站崗”並非比喻,在德軍轟炸這座涅瓦河名城時,蕭士塔高維奇不時跑到音樂學院頂樓上查看腳下的炮火。在他樂譜的草稿中,經常出現BT字樣,BT是俄語空襲警報的縮寫。政府為了保護這位天才作曲家,把他和其他科學家、作家、藝術家秘密運往大後方。
蘇聯:“英雄城市”列寧格勒(5)
列寧格勒被圍後,轟炸、飢餓、嚴寒奪去很多人的生命。在列寧格勒被圍最艱難的日子,列寧格勒蘇共書記日丹諾夫下令把僅有的電都用到大歌劇院:“要讓前方將士知道,我們不僅有麵包,還有歌劇。”希特勒炮兵把音樂廳和廣播電台列為首先摧毀的戰略目標。列寧格勒交響樂團指揮卡爾·埃利阿斯貝格手下有27名樂手犧牲在戰場上,然而城市中的音樂並沒有消失。
撤到古比雪夫的蕭士塔高維奇終於完成《第七交響曲》,再由軍用飛機運回列寧格勒。列寧格勒交響樂團指揮卡爾·埃利阿斯貝格骨瘦如柴,躺在阿斯托利亞旅館改建的臨時醫院裡,他手下的樂手大多營養不良,已經無法湊夠80名。他向市政府求救,電台立即向全城發出通知,要求所有活著的樂手前往登記,可是總共只有28名樂手報到,除一人可以獨立行走外,其他所有樂手都被人攙扶而來。長笛手躺在雪橇上,連站起來的力氣都沒有,可是還缺少52名樂手。為此日丹諾夫簽署軍令,從前方作戰的軍隊中選拔樂手,調令寫道:“為演奏《第七交響曲》,特令你必須離開前線出公差,接受電台領導的指揮。”
防空團送來圓號手……長號手從奧拉寧鮑姆哨所趕來,他是那裡的機槍手。鼓手埃達羅夫看上去生命垂危,指揮趴到埃達羅夫的耳朵上:“小伙子,為了這首樂曲,你必須活下來。”
80名虛弱的樂手互相注視,熱淚盈睫。由於飢餓,管樂手的嘴唇哆嗦,弦樂和弦不准,鼓手的鼓錘落錯了地方,就連指揮卡爾·埃利阿斯貝格的手臂也無法到位。
由於好多人很長時間沒飯吃,體質太虛弱,第一次排練只持續了15分鐘。政府見狀馬上調配,集體食堂給樂隊供應熱騰騰的飯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