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奧地利“紅白紅”國旗儼然一位矢志從良的聖女:大紅底色的長方形,攔腰橫亘一條白槓,比瑞士的“紅底白十字”還簡明扼要。當年十字軍東征,歐洲王室聚攏在哈布斯堡王朝旗幟下,浩浩蕩蕩血戰耶路撒冷,十字軍士兵雪白的戰袍被鮮血浸透,只剩下寬腰帶扎住的褲腰保持白色,這就是今天奧地利國旗的由來。此外還有一種說法,說“紅白紅”來自巴登堡公爵被鮮血浸透的白袍,中間的白槓是公爵佩劍遮擋的印記。
奧地利曾經引發兩次世界大戰,她是從冷兵器碰撞、熱兵器爆炸中覺悟的智慧國家。在我沉湎於自我陶醉的地道戰、地雷戰,隨時準備暗中給敵人下黑手的時候,莫扎特們已經為尋找一個恰當的音節苦惱了好幾個晚上。熱愛和平的瑞士、奧地利的輕武器製造至今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前者生產的“紹爾”系列、後者生產的“格洛克”手槍一直占據世界市場的1/3 。
二、父親教導老黑:打中腦袋、打中心臟都好,就是不要打在肺上
奧地利有9個州,老黑——黑爾木特·布勞諾(Helmut Brauner)是維也納州能源部的退休文官,1940年1月出生在多瑙河畔的奧爾特(Ort)。在一個人人投身政治的火紅年代,老黑的爸爸卡爾·布勞諾(Karl Brauner)因積極推進“德奧統一”受人尊敬,是奧爾特地區狂熱的黨衛軍、國家社會主義者;二伯佛蘭茨是溫和的人民黨;大伯漢斯是堅定的共產黨領袖,像其他各國黨領袖一樣,每月從莫斯科的共產國際領薪水。布勞諾家族的兒子們個個勤勞、勇敢、倔強,身體力行,每個人都固執地堅信只有“他”——才能拯救奧地利。愛走極端的三兄弟因政見分歧整天吵鬧不休,最後乾脆分道揚鑣,老死不相往來。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巴黎和會強制戰敗國割地賠款。就連法國元帥福熙看到《凡爾賽和約》條款後也說這不是20年的和平,而是20年的休戰。德國西部阿爾薩斯-洛林給法國,萊茵蘭由英法占領;北什勒斯維希給丹麥;東部的波茲南和西普魯士給波蘭;蘇台德區給捷克;連立陶宛都從德國割走默麥爾……同樣說德語的奧匈帝國被分割成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三個國家,奧匈帝國的其他領土被波蘭、南斯拉夫、羅馬尼亞、義大利各國瓜分,從此失去出海口。奧地利人從此災難深重,“祖國統一”、“民族復興”成了擺脫困境的夢想,1936年揚眉吐氣的柏林奧運會讓被肢解的德語國家看到希望。希特勒的御用攝影師勒妮·瑞芬施塔爾小姐拍攝的記錄片《意志的勝利》、《奧林匹克》,反映了那個瘋狂的年代。
1938年奧地利舉行公民投票,竟然有99.73%的奧地利人要求與德國合併,不可思議地接受希特勒領導,實行國家社會主義。據古德里安上將回憶,由於德國裝甲師首次長途行軍,他的第16軍從柏林到維也納近千公里,許多“豹I”、“豹II”坦克壞在公路上,多虧奧地利人熱情支援,德軍在鮮花和熱吻中進入奧地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