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在大國夾縫裡的生存
傳說布匿戰爭後,古羅馬人出於對斯巴達克斯奴隸起義的恐懼,將大批退伍老兵安置到邊遠地區戍邊,把戰俘懷柔為奴隸流放到遠離歐洲核心的東歐,形成最早的斯拉夫人。公元3世紀,羅馬帝國由於宗教原因分裂為東西兩部分,其分界線將巴爾幹半島一分為二,西北屬羅馬帝國,東南屬東羅馬帝國。居住在巴爾幹西北部的斯拉夫人、克羅埃西亞人信羅馬正教(天主教),使用拉丁字;居住在巴爾幹東南部的塞爾維亞、馬其頓、黑山則信希臘正教(東正教),使用基里爾文。在公元7世紀,部分斯拉夫人開始越過喀爾巴阡山南下巴爾幹,逐漸發展成南斯拉夫各民族。公元9世紀形成塞爾維亞、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等民族國家,其中以科索沃的塞爾維亞東正教會最為強大。1389年信伊斯蘭教的土耳其人從亞洲侵入,逐走信希臘正教的塞爾維亞人,皈依伊斯蘭的阿爾巴尼亞人逐漸成為科索沃主體。土耳其帝國對斯拉夫人實行分治政策,各民族間的領土紛爭和宗教矛盾加劇了各民族國家間的矛盾衝突。1683年,奧匈帝國反擊土耳其成功後,撤回到多瑙河以北,大批塞爾維亞人害怕土耳其人報復,跟隨奧匈軍隊逃往北方,大批阿爾巴尼亞穆斯林遷入原來塞爾維亞人居住的地區。
巴爾幹:戲說南斯拉夫(2)
電影《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使中國人民堅信,南斯拉夫是戰無不勝的英雄。但歷史上他們非但不英雄,而且不停地依附於歐洲霍亨索倫、哈布斯堡、羅曼諾夫三大王朝及亞洲的奧斯曼帝國之間。南斯拉夫從誕生那一天起就始終生存在大國夾縫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