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勒妮的新作《駑巴人》公開發行。在她飛沙走石地拍攝之後,被劇組弄得天翻地覆的“駑巴人”已不復存在,就像被我們禍害過的瀘沽湖。
五、這老姐擁有人類一切才華,惟獨沒有人類的良心
清朝最早把德國翻譯成“耶瑪尼國”,因為粵語把Germany念成“耶瑪尼”。他們最初把漢堡翻譯成“昂普洱”,後呈李中堂親自審定,李鴻章親手用正楷寫下“漢堡”。隨著國門漸開,大清朝逐漸發現“耶瑪尼國”處處值得國人學習,不由肅然起敬,把“耶瑪尼國”升格為“德國”,與美、英、法並駕齊驅,用的都是好詞。中國的機械製造、化工產品、軍工武器、醫療醫藥、光學攝影……乃至膠捲的感光度(DIN/ASA),都一上來就越過蘇俄、日本,直接和德國接軌。連王府井的洗染店也放棄傳統的“中國青”,改用更受歡迎的“普魯士藍”、“普藍”、“德國藍”。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德國首任總理阿登納做的頭一件事,就是宣布“個人利益高於國家利益”。這是針對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一貫拿“民族”、“國家”說事兒,假借“少數服從多數”、“人民利益高於一切”把德國引向戰爭深淵的前車之鑑。二戰中使用最廣泛的軍車就是希特勒親自命名,並聲稱為工人階級設計的“大眾(Volkswagen)”。
阿登納新憲法規定:政府無論出於多麼偉大的動機,都不能侵害個人利益。例如,西柏林政府規劃一條大道,該大道肯定給人民帶來就業機會、經濟發展、環境保護、和諧生活。但拓寬道路需要拆毀一處獨立、破舊、醜陋、有礙觀瞻的老屋,而這家老屋的主人不想搬走。於是西柏林政府重新設計市政規劃,讓這條大道從老屋腳下繞道而過。不論政府、議會、法院都無權侵犯私有財產,這就是民主政治的雄厚基礎。
其實普魯士歷來就有民主傳統。條頓騎士團晉升霍亨索倫伯爵後,皈依“路德宗”晉升公爵,因無嗣把領地轉讓布蘭登堡選帝侯。1701年,布蘭登堡選帝侯加冕為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一世,其子腓特烈二世在波茨坦修建“莫愁宮(Schloss Sanssouci)”等王家園林。其孫三世繼續擴張疆土,在“鐵血宰相”俾斯麥輔佐下統一各邦,幫拿破崙三世鎮壓巴黎公社,在凡爾賽加冕德意志帝國皇帝——威廉一世,使他成為擁有22個邦、3 個自由市、一個帝國省的立憲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