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是天賜良機也不錯,總之馬占鰲帶上了民夫,壘土築牆,就那樣稍微將土拍成矮小的樣子,把水往上一澆,立馬凝結成冰,那傢伙!絕不比精修的城牆防禦力差。
突如其來的三座城差點沒把清軍嚇死,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立馬就有清軍將領帶人進攻,準備摧毀這幾座樣子貨。
卻沒想到這是真貨,不只如此,馬占鰲調來的弓手居高臨下,可算給了清軍一個教訓。
先鋒官馬海晏的指揮藝術,嘖嘖嘖!那叫一個槓,火槍手埋伏在牆下洞裡,誰也想不到這幾座冰城下面居然還有埋伏。
等到清軍快接近的時候,一陣槍擊,倒下一大片,然後城下埋伏的刀手全部沖了出去。
這一仗算是完美結局,呵呵!記名提督傅先宗當成被擊斃,剩下的清軍倉皇逃竄。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同年同月十一日,天空揚起大風沙,回族起義軍趁機偷襲了清軍營地,清兵右路指揮、記名提督徐文秀當成被殺,其餘清軍死傷無數。
太子寺一仗正式落幕,但是馬占鰲、馬海宴二人並不執著於抗清,反而趁機投降。
這倒是有意思,一仗表明了自己的本事,又主動投降,就算滿清不顧大義,也不能殺他們。
於是這一場聲勢浩大的河湟起義以馬家當權而告終,當然戰果遠不止如此。
滿清末年西北最有名的馬家軍勢力由此而來,寧青甘即將迎來新的統治階級。
但是事情還沒有完結,馬家才剛剛發跡,勢力並不算龐大,再加上當權者百般防備,升官途徑很狹隘。
武將最好最快的升官方式莫過於戰爭,可經過他們一搞,西北徹底穩定下來,這難免讓人無語
就是這麼巧,也不知道是滿清壓榨河州有癮,還是當地人民反抗有癮,總之光緒21年,河州又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暴動。
或許這個年份沒幾個人知道,但是說1895年,就應該很多人知道了,這一年是悲劇的一年。
甲午中日戰爭最終失敗,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簽訂了,與此同時,日本帝國主義踩著滿清的肩膀崛起了。
不得不說,河州回族人民選了一個好時機,以馬永瑞、馬永林為首,回、撒拉族又一次結成了同盟,共抗滿清。
話說,這兩族真是難兄難弟,什麼事都一起,場場暴動,不管是撒拉族領導還是回族領導,總之就是一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