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正值多事之秋,無力鎮壓回族起義軍,於是事態變得失控,不只是蘭州還包括西寧,通通變成了起義軍的搖籃。
馬占鰲、馬海宴正愁不知道怎麼樣升官呢!單單是現在這個位置,根本滿足不了馬家的利益需求。
正好同胞就給他們送來了機會,於是馬家軍踩著河州回族人民的屍體踏上了崛起之路。
為什麼說楊增新趕了個好機會呢!因為河湟起義平定還不到一年,當地反抗勢力依舊存在,一片混亂,滿清需要一個人,一個能夠解決這等亂局的能臣。
於是他就上馬了,回族聚集地可不比中原漢族地區,受到統治階級的思想洗禮,更別說這河州地區有著反叛傳統,百姓滿腦子都是不服就干,稍有不慎,便是粉身碎骨。
楊增新手段夠硬也夠軟,一把大刀一把糖,反叛勢力是絕對要剷除的,他當然知道,所以,親自帶人日夜不斷監察河州全地區,最終讓他弄平穩了。
最主要的不穩定因素沒了,接下來就是治理的問題,河州因為連年戰亂,基本上當地十不存一,人口稀少,就算想扭轉當地局勢,可也沒人哪!
但是辦法總是想出來的,作為久經官場磨練出來的老油條,他將眼光放在了中原地區、沿海地區,河南河北自是不用說,當地人口太多,地都不夠種的,哪裡能養活自己。
而沿海地區,例如山東,因為戰爭的緣故,百姓不得不出走,這些流亡人口就成了一大亮點,或者其它地方長官會不喜這些人。
因為流民的大舉進入,會妨礙原本富庶平和的地區治安,但是楊增新不會,河州本來就是亂的,還能再亂到哪裡去?
於是,他堂而皇之的宣布減免錢糧賦稅,當然,這也是滿清給他的便利,要想馬兒跑,哪能讓馬不吃草。
在這種情況下,流民不斷湧入河州地區,相比於保持了既定習慣的回族等少數民族,漢族絕對是農耕的一把手,農業生產在這些流民的努力下蒸蒸日上,能吃飽飯自然就不會有人想著鬧事。
河州最根本的就是社會壓力過重,弄得百姓根本活不下去,這一點已經解決了。
其次就是教育問題,中原文化對回族等少數民族的影響不深,這使得原本野蠻習性一直保留在他們心裡。
於是,楊增新帶頭捐款,重新修繕了風林書院,在他的帶領下,當地富商大賈、各界名流紛紛捐款,資金充裕的河州相繼開辦了龍泉書院、愛蓮書院,請了不少儒家老師傅,學風那叫一個正。
這就是政績呀!只要滿清不瞎,楊增新的升官指日可待,果不其然,1907年,他當上了新疆陸軍學堂總辦,負責訓練新建陸軍,培養軍事人才。
這倒是合了他的願,要知道一個以班超為偶像的人,自是不甘於天天主政一方,帶領打仗也是另一種能力。
西方這些新式練軍法,他早有研究,嘿嘿!算得上滿清裡面少有的明智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