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小说网 > > 鷹奴 > 別離時

別離時(2 / 2)

李效緩緩道:「困獸之鬥。」

林懿沉聲道:「退無可退,必然是困獸之鬥,我軍剩餘兵力六萬,若強行渡河,匈奴人最後的這點騎兵定會死守狼山,戰至最後一人。因為他們無路可退。試想與十萬無路可逃的敵人作戰,最後一役定不輕鬆。」

「陛下!臣有一言啟奏。」兵部尚書齊尉排眾而出。

李效:「且慢,林閣老還有何話?」

林懿:「從大虞十萬騎兵出玉璧關的那天起,養征北軍固然也耗費了大量糧草,過去的一年間,西川,江州,東海等地共計為征北軍提供了一百二十萬車糧食,九百萬兩白銀,一百二十萬斤鐵,這只是一年多的開銷。」

「匈奴擅平原,山林游擊。」林懿道:「渡河後這場戰不定難以速戰速決,照目前的情況看,起碼還要再拖一年,不宜再戰。」

李效道:「求和使的條件是什麼?」

亭海生出列道:「回稟陛下,匈奴割讓黑河以南八百里地域,並永不過黑河,楓關以北,銷骨河以南,楓嶺山系盡歸我大虞國土。」

群臣動容,若此戰議和被接受,李效等於是將北面疆土擴展了近一倍有餘,終大虞一朝,自李謀建立政權以來,李效功績幾乎能與當年成祖相比肩。

李效不動聲色道:「齊尚書有何話說?」

齊尉道:「陛下,根據軍報顯示,匈奴本部騎兵已近乎全軍覆沒,養一支軍隊,並非挎著長弓佩劍上馬便可出戰的事……」

李效:「這話孤知道,揀關鍵的說。」

齊尉絲毫不退讓:「陛下,要訓練兵法,陣型,游擊策略,絕非一朝一夕可成,匈奴鐵騎已盡滅,如今聚集起來的,僅是狼山千餘部落的民兵。民兵在平原戰中起何作用,不如請唐將軍說說。」

李效眯起眼,知道齊尉話中之意,這話不是說給他聽的,而是給朝中所有不諳軍事的文臣說的。

唐思出列道:「齊尚書此言有理。」

唐思掃了群臣一眼,又看李效,李效道:「你說就是。」

唐思:「民兵未經訓練,更大部分從未上陣殺戮,匈奴人大部分是獵手出身,然而他們殺的是什麼?是野獸而不是人。雖號稱十萬,但我軍一旦渡河,敵方輸戰力的同時也輸氣勢,沒有章法,未經排訓,不懂分兵突擊與合擊,只會簡單的包抄,游擊。」

「我軍開戰後,可以預見的是,敵軍一定會各自為戰,若再分出一部分兵力進狼山突襲他們的部落,這些民兵定會軍心不穩。」

「一盤散沙,烏合之眾。」齊尉點頭道:「此時不趕盡殺絕,更待何時?」

李效沒有發話。

林懿道:「陛下,此戰因何而起,想必陛下心裡是清楚的。」

唐思眯起眼,林懿卻向朝臣們道:「各位大人,此戰因何而起,你們清楚嗎?」

李效沉默時,林懿便道:「自兩百年前方青余將軍死在黑河,成祖為方將軍復仇,集結大軍出關,在狼山山脈屠殺了近二十萬手無寸鐵的匈奴百姓後,我大虞與匈奴便結下了血仇。」

「這血海深仇,延續了近兩百年,無從化解,當年的二十萬條性命,匈奴人還時刻記在心上。而自陛下登基的十餘年前就存在著一個現象。」

「不知從何時起,鎮邊的部隊每月都會率軍進入草原,獵殺匈奴,這個規矩名叫『打圍』,不僅東匈奴,就連楓關一代,北疆參知也默許了此事。」

李效道:「這是自成祖年間就已流傳下來的規矩。孤記得史書上說過,成祖令唐鴻將軍出塞練兵,便用匈奴人頭顱計算軍功。」

林懿反問道:「陛下是否覺得這規矩尚可接受?」

李效不予置答。

林懿又咄咄問道:「眾位大人覺得,屠殺毫無反抗之力的百姓,用他們的頭顱來換軍功,尚可接受?」

無人應答。

林懿道:「這規矩延續百年後,終被我大虞的一任仁君所廢,然而接下來的近百年裡,頭顱換不了軍功,習俗卻依舊流傳下來,兒郎們沒賞,還殺匈奴百姓做什麼?取樂!」

「在這一百年裡。」林懿說:「只要是大虞的兵士就可肆意妄為,掠奪塞外匈奴人的村莊,劫掠他們賴以生存的物資,摔死他們的嬰兒,姦淫他們的女人,燒他們的房屋。到得近十年來,已演變成凡是大虞人,甚至不需要是士兵,只要是邊疆年輕力壯的男子,便可挎上獵刀,騎著駿馬,呼朋引伴出塞去找匈奴村落,進行取樂似的殺人!」

「更有甚者。」林懿慷慨道:「他們不將一個村落里的人全殺光,每次前去,挑幾個人讓他們逃跑,再縱馬追上以亂箭射死,或踐踏而死。盡興後回入關內,待得下次念頭起了,再去殺人。」

朝堂內一片肅靜。

林懿淡淡道:「所以匈奴人會舉兵攻入玉璧關,實是被欺壓得無法生存下去,人之常情。陛下是聖明君主,自古有言,睚眥必報者乃常人,襟懷博大者乃聖人。」

「陛下若無力與匈奴一戰,答應議和乃是情非得已;陛下有剿滅匈奴之力,派兵趕盡殺絕,是為我大虞考慮的賢君;陛下如今已有抬抬手指,便將匈奴人於疆外抹去的威能,卻仍放他們一條生路,才是聖君。」

李效開口道:「你的意思是,匈奴人也是人……」

「匈奴人不是人。」亭海生開口道。

李效與林懿都是一怔。

朝臣大覺意外,所有人都料不到出言反對林懿的,竟會是他的得意門生。

亭海生道:「陛下,臣也有一言啟奏。」

李效道:「准奏。」

亭海生:「只有一句:匈奴人不是人,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今天若不趕盡殺絕,他朝捲土重來時,我們便將成為砧上俎,網中魚。」

朝臣又開始議論紛紛。

唐思道:「亭大人好魄力。」

亭海生躬身道:「此話乃是兩百年前成祖親口所言。」

林懿冷冷道:「成祖殺了二十萬人,這些血債,最後俱應在他自己身上,殺戮過多,有傷天和,陛下請三思。」

群臣譁然,林懿此言竟是直議虞國先祖功過,若換了其餘人便是拖出午門外杖責的罪行,然而林懿位高權重,又屆不惑之年,更是皇后的親父。

李效當朝以來從未辦過林懿。

他注視著林懿的雙眼,林懿絲毫不懼,朗聲道:「臣罪該萬死,請陛下治臣的罪。」

李效眯起眼,心內抑住怒氣,冷冷道:「傳令東疆按兵不動,傳匈奴來使入京暫歇,一月後,待我見過來使再議,退朝。」

當天李效回後宮,換下袍服,眉間仍擰著,李承慶咿咿呀呀地張著手臂走過來要抱。

李效笑著抱起兒子,讓他坐在自己大腿上顛來顛去。

林婉轉出屏風道:「聽說陛下今日在朝中發了火?」

李效沉聲道:「沒有。」

林婉將李承慶抱起,抱給嬤嬤帶走,李效起身,坐到案前,眼望花園內晚春百花齊放,春意盎然。

「北疆軍情有新進展,你父想議和。」李效道。

林婉:「早上聽母后說了,以陛下的性子,定是想戰。」

李效說:「其實他說的也不錯。」

林婉淡淡道:「是戰是和,臣妻不敢多說,陛下無論如何決策,都是為了大虞這千秋萬代的基業。」

李效點了點頭,一雙鳳尾蝶飛進殿來,大的停在墨硯邊,小的停在筆架上,一高一低,遙遙呼應,翅膀微微翳動。

林婉說:「年前聽爹爹說過,多給外孫積點仁德,想必今日朝上的話,也是一腔真心。沒有旁的意思。」

李效道:「知道,孤不疑他。」說著抬指去拈鳳尾蝶,兩隻蝴蝶打了個旋兒,飛出花園去。

李效不知怎地,忽然就想起了許凌雲。

「陛下去何處?」林婉柔聲道。

李效:「去天牢走走,鷹奴還被關在大牢里。」

林婉:「許凌雲已經走了。」

李效:「走了?!什麼意思?」

林婉道:「年前江州刺史入京述職,扶峰先生跟著回來一趟,朝母后求了個情,母后隔天就將許凌雲赦了。」

李效:「……」

李效在殿前落寞地站了片刻,而後道:「怎也不來說一聲?」

林婉:「母后說這種小事……就不必勞煩陛下了。」

李效走了幾步,復又站定。

「去什麼地方了?」李效說:「該不會被私下斬了罷。」

林婉道:「回江州去照顧扶峰先生了,扶峰先生無兒無女,又無親戚,近年來身子也不太好了……臣妻親自將許凌雲送到宮門口的,他還抱了抱青兒。」

剎那間新仇舊恨一齊勾起,李效只覺自己已經忘記了許多事,然而仔細一想,兩年前的記憶,近得清晰可見,又遠得恍若隔世。

李效:「可惜了,還想聽聽讀史。」

林婉起身到書架邊取了一物,放在案上,正是許凌雲親筆批註的《虞通略》。

李效:「孤自己翻翻。」

林婉點頭出了殿外,晚春百花流瓣飛揚,李效深邃瞳中映出草長鳶飛,勝景繁華,靜靜翻開了書,逐頁找了找,翻到許凌雲折頁之處。

話說那夜李慶成上了何進的車,張慕隨侍,一路回入江州城。

※※※※※※※※※※※※※※※※※※※※

插播前世之後馬上又重逢了

最新小说: 潘塔斯女神(NP) 星星福利院养娃日常[美食] [综影视] 注定早亡的我在经典影视中反复横跳 玩游戏之后 [咒回同人] 每天都想叛逃高专加入咒灵 [咒回同人] 网恋对象是最强 春桃(古言,1v1) 操狐(强制甜宠、1v1、古风玄幻、高) 【np万人迷】人人都爱辛西亚 努力达成be结局失败后(西幻n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