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這幫大兵就連搶劫的時候也更加注意了一些,碰到同樣漢族同胞的時候,一般除了搶一點通用券之外什麼也不多拿,而扶餘人和其他種族自然還是一扒到底,甚至於碰到有些會說漢話的漢人,不但不搶了,反而還多給幾個饅頭幾匹布之類的。
要說好這當然也談不上,跟仁德二字也沒有半點關係,可是正所謂不患寡而患不均,人是好比較的生物,隔壁扶餘人的村子連家裡下鍋的麵糊都被搶走了,自己卻只損失了些暫時跟廢紙差不多的通用券。
這優越感一下子就上來了啊,甚至隱隱的還有些上等人的意思。
同樣的,扶餘人和其他少數民族也不幹了啊,憑什麼你們有飯吃,我們就只能餓著,憑什麼你們能活我們就得死?你們吃的哪是大唐的糧,你們特麼吃的是我們的糧啊!
於是,本土漢人,哪怕是已經一句漢話都不會說的,一下子就成了其他民族的眼中釘和肉中刺了。
更何況這年月的百姓,能活著的哪個不是拼盡全力,對那些明天就餓死的人來說,一條命未必就比一張餅能貴到哪去。
於是,唐軍搶扶餘人,扶餘人再搶本地漢人,本地漢人也不是慫包軟蛋啊,要知道他們其實也沒多少糧食的,於是本地漢人又會拿起武器反抗,彼此之間的仇恨越打越厲害。
這也是秦浩這條計策的基本思路,了解一戰二戰史的都知道,兩個民族從對立走向和睦甚至親如一家需要至少幾十年甚至上百年,而從親如一家變成死敵,最多三個月也就夠了。
這其中,風言衙門自然也起到了火上澆油的作用。
所有已經被打下來,有唐軍駐守的城鎮之中,漢人都是隱隱高人一等的,扶餘人雖說沒混成奴隸,但平日生活中也還是被欺負的挺慘的。
而那些唐軍鞭長莫及的鄉村。。。。。
呵呵,已經是一片血海了。
凡是扶餘人大量聚集的村落,這幫人團結起來將少數派的漢人幾乎都殺了,而那些漢人占大多數的村落群,扶餘人又幾乎死光了。
更倒霉的是那些扶餘人和漢人勢力差不多大的地區,兩方勢力跟兩方軍隊似的,成天干,誰也沒撈著什麼好。
而做到這一切,馬周只用了二十多天的時間,只需要先給大唐自己的將士把民族觀灌輸一下,剩下的事其實都是水到渠成了。
全都跟秦浩所預想的一模一樣。
那麼接下來,就可以進入第二步了。
接下來就是下一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