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這一刻秦浩只覺得身墜雲霧,如在夢中,一整天都在傻樂,時不時掐一下自己的大腿,以確定這真的不是在做夢。
『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作為中華歷史上的第一盛世,貞觀一朝在整條歷史長河中都是比較璀璨的,不光是李世民本人被後世當做帝王典範在敬仰,群臣自然也成了後世臣子的榜樣和楷模,其中,最有名的想來也不外乎這二十四個人了。
說實話秦浩對自己榜上有名這件事真的挺意外的,倒也不是功勞不夠大,這十幾年間大唐的種種改變,哪一件跟他也脫不了干係,若沒有真正過硬的功績,他也不可能被封為郡國公,成為天下最頂尖的一批人。
實在是他自己太年輕了些吧,說到底凌煙閣不管在後世眼裡有多麼重要的歷史地位,它本質上仍然是李世民有感身邊的肱骨之臣一個個離他而去,心有所感之下為懷念舊友所立。
所以那上面一個個不是已經死了的,就是快要死了的,自己上去的話好像不管從哪個方面考量都挺突兀的。
他卻還沒有意識到,秦浩兩個字在大唐所代表的分量,凌煙閣的初衷固然是懷念故人,但自從他落成的那天起,就帶有極其強烈的,蓋棺定論的色彩,本質上依然是一塊政治大蛋糕,李世民也必須考慮各方勢力的一個平衡。
仔細思考一下就會發現,二十四臣中,秦王府舊人、開國功臣、貞觀功臣,三者各占八個,一個不多,一個不少,並不是真的按照功勞大小來排列的,否則裴寂又怎麼會不在其中,更不是單純李世民個人的追思會,否則無論如何也不會落下劉文靜。
這是開國功臣、秦王府集團、以及貞觀新貴之間相互妥協,相互遷就,最終選出來的二十四個人。
連秦浩自己都不知道,他如今已經成了後貞觀時代的一根標杆,是貞觀之後出仕的所有人中,目前的爵位最高者,是所有的貞觀新臣的偶像。
更重要的是,他代表著一股勢力,一股新興的勢力:青幫。
如今的青幫,早已不是當年他和許傑為求自保,心血來潮建立的難民組織了,而是滲透進了大唐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各個角落的一個超級龐然大物,如果將青幫這個概念擴展一下,他還可以代表整個大唐新崛起的所有工商業,代表那些拿著股份代替了永業田在邊陲之地保家衛國的府兵戰士們。
這樣的一股勢力,李世民只要還沒瞎,就不可能忽視他們的感受,所以秦浩雖然才二十六,卻也只能跟另外二十三個老傢伙一塊,上這凌煙閣了。
這麼重大的事,秦浩自然要慎重對待了,一整天的時間,他都在想一個問題,那就是他要擺一個什麼樣的姿勢?
這墨跡勁兒可把閻立本給愁壞了,其他的二十三個,大部分都已經掛了,沒死的那幾個,也是垂垂老矣,肯定沒法按他們現在的樣子來畫,必須要結合現有的外貌和之前留下過的畫像,再結合一點自己的二次再創作來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