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怎麼與我說起這個?是我表哥來向您討賞,價格開的太高想著讓我去壓價嘛?您直說,我絕對不偏袒親戚。」
聽了她的話,太后笑出了聲:「你想像力倒是豐富。」她笑了一會兒收斂了些道:「哀家是看你每日無趣,又不願討皇上的喜歡,便想著讓你涉政看看。」
第6章 甜品
蕭家是梁朝開朝便存在的老世家,代代家主都是聰明人。自知只要不去干涉皇嗣立儲的事兒,蕭家的根基就不會動搖,所以即便有皇子拉攏,他們也總是保持著中立立場。
然而每一次新皇更迭的事件中,又都有他們出現的身影,朝臣洗牌也沒有將他們淹沒,代代下來,積累了不菲的政治資本。
而祁步青則是沒有任何背景,全憑一身才華考中甲等,被太后欽點的狀元郎,之後更是被盛安公主一眼看中,招作了駙馬。匯集在他身邊的大都是清談治國的清流和沒有底蘊的新貴,雖然這些人如一盤散沙,但如果能夠聚攏起來,還是可以累沙成堡的。
再加上身處深宮中,卻掌握決策權的太后,世家、新貴、皇室原本是三方鼎立,互相牽制支持的關係。這其中以皇室為主導,每每決事,問世家而用新貴,太后的制衡法子用得誰都說不出話來。
這種情況下世家與新貴的關係是好不起來的,哪邊想要先示好都會惹了自己人的議論,是一種相對對立的關係。
世家為了不被取代,只能盡力向皇室提供支持。而新貴更是完全依賴於皇室,祁步青手中有權的絕大部分原因就是因為他是太后的女婿,更不敢違抗太后的意思。
然而蕭弄音的出現打破了這個局面,她身上流著蕭家的血,卻又是祁步青的表妹,讓世家與清流有了合作的保障。
若放到現在,太后是不可能讓這種情況出現的。但誰能想到十五年前,蕭家家主在外的一段風流韻事會造成這麼神奇的效果呢?
那時祁步青還是個不知事的三歲幼童,太后生下樑知非才兩年,正是備受寵愛滿心愛情的時候。
如果稍早些知道有這麼一段事,太后都不可能點祁步青來作這個狀元。但偏偏蕭弄音是在祁步青作了狀元駙馬後,才因為母親逝世而投奔了這個遠在京城一表三千里的表哥。太后現在連唯一的女兒都嫁了,她難道還逼著女兒改嫁不成?
太后也不是沒有懷疑過這樁事是哪邊計劃出來的,結果調查下來半點問題沒有,所有人的證言都能互相印證,包括蕭弄音與母親待了差不多十五年的小城鎮,太后都仔細去自習盤問過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