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不僅想到了要學糊名法和謄抄法,還想到了要在民間設書院,幫助出身普通的學子入學。如此一來,朝中官位也不會盡被那些大族子弟占據了。
明的科考隨宋元制,朱元璋被罵過規定四書五經只用程朱二人版本的事,已經在推行改進了,所以他的注意力在最後那段話上:「這天女說話著實風趣,鄉下種蘿蔔確實得一個蘿蔔一個坑,而且得用大糞澆!哈哈哈……」
朱棣在一旁有些哭笑不得,他知道朱元璋鐵定是將那些惹他生氣的大臣,想像成了田地里的蘿蔔,被農民用一瓢一瓢的大糞臨頭澆下來了,真是惡趣味啊!
玄燁點頭:可不正是說到了要害處?宋的目的在分權,可如此分也屬實過於簡單粗暴了。
趙匡胤未曾想到,自己改革科舉一事,竟有如此影響,他當初只想著分權,便想著要用一些沒有根基和背景的人,想用普通百姓出身的士子,來沖淡稀釋掉許多身後有大家族的人的權力,不想一下子用力過猛,導致取士取多了。
「確實需要一個考核辦法,將官員中的一些任清除出去。」趙匡胤記下這一筆。
【而冗官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則在於太*祖就開始的重文輕武。重文輕武的原因還是和唐的滅亡以及趙匡胤上位的方式有關——他天然不信任武將。重文除了體現在擴大科舉範圍,大面積進行文考取士外,還體現在朝中文武大臣的不同待遇上。在宋朝朝廷中,武將會受到壓制,缺乏升遷的渠道,文官則不然。而且軍隊內部以文官為主,武將們只有等到打仗的時候,才有指揮權,至於調兵權、統兵權都不在武將手裡。】
【文武相濟本是對的,咱們的軍中也有政委之類的文官,但是文官幹了武官該乾的活兒,就不對了。武將們除了帶兵打仗,還有很重要的就是將士們平日的訓練,提升他們的體力、如何布陣迎敵、如何行軍等等,看過一些軍旅劇和軍事題材的節目的都知道,當兵的平日訓練很重要,也很辛苦。就比如野外拉練這條,武將們身體素質過硬,陪著士兵們在外翻山越嶺不難,還能監督他們,文官的身體素質就做不到。而另外一些如日常的吃喝住行、醫療、思想建設才適合文官負責。宋朝將武將的權力壓縮到了極致,平時連統兵權都沒有,更別說練兵了。哦,你問宋朝大兵們訓練怎麼辦?沒關係啊,用人數堆嘛!於是冗兵冗員的問題也就出現咯。】
第85章 南宋跑神完顏構(20)
擁有一支威武雄獅, 是每個帝王的剛需,是穩定江山的基礎手段,誰的江山不是靠著軍隊打下來的呢?
朱元璋是知道朱棣後來建立的明軍三大營的, 這樣的創舉令他這位老父親也刮目相看, 因而對朱棣也寄予厚望。
趁此機會, 朱元璋問:「老四, 你覺得咱們該如何避免走宋的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