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忙追問:「父皇看出什麼來了?」
朱元璋道:「看出他們都十分戀棧權位,朱祁鎮是如此,趙構和秦檜是如此,這李林甫也是如此。這些人,並非不懂家國大義,並非不知大道理,更不是不懂身居高位時身上的重擔,只是他們將自己的享受與安逸,放在了所有事情的前面,所以才成了一個個禍國殃民的東西。」
朱棣一聽也明白過來了,頓時連連點頭道:「正是如此!這等小人,歸根結底,都是自私自利之人,占據著高位舍不得權勢,都是只為自己享受,無論是像李隆基那般貪戀美色,還是像秦檜趙構那般,貪慕權力帶來的滿足感,都是為了自己能夠享受得到好處。」
朱元璋頓時覺得很欣慰,這個老四一下子就明白了他的意思,和他聊起天來,屬實是暢快,於是他高興地親手給朱棣倒茶,說:「所以想要甄別人可不可用,能作何用,須得堪破其人是否自私,又有多自私。」
小人和有才華不衝突,有些人才華十分出眾,可惜品性不好,這等人若是不用,未免有些浪費,重點是要如何用。
趙構用秦檜何嘗不是帝王權術的一種?明明是他想和金人媾和,想殺岳飛,卻讓秦檜去做了那把刀,在岳飛冤案一事上,趙構挨得罵,可比秦檜要小得多得多。奸臣殘害忠良,哪裡比得上皇帝殘害忠臣來的可怕和令人震撼?
朱棣福至心靈道:「這等小人,平日裡定然也是把柄極多的。」
父子兩交流起了用人心得和對權力的使用起來,越聊越投機,父子之情迅速升溫。
玄燁還有些沉浸在太子胤礽的事中,對李林甫的新事跡並未十分在意。
李世民神色平靜地聽著這一切,倒是身後的高力士,臉都嚇白了。皇帝知道這些事後,李林甫和李家,肯定都沒好下場了吧?
而且高力士十分擔心,皇帝會懷疑他和李林甫走得近,和楊國忠走得近,從此疏遠他,不再像從前那般信任和倚重他了。
李世民心中是有怒氣在翻騰的,他沒想到,自己兢兢業業做皇帝,總是挨魏徵等人的罵,本就是想給後世子孫們做個榜樣,讓他們多納賢才,廣開言路,多聽聽各路的想法和意思,沒想到李隆基這曾孫子,不僅沒看到自己這個榜樣,反而越發往偏聽偏信的路子上走了。
聽到李林甫建議讓外族當節度使掌兵權,李世民帶兵那麼多年,頓時對天幕提過的「藩鎮割據」一事,醍醐灌頂了,全都明白了。
李世民沒想到,自己作為祖宗,身體力行地強調了廣開言路的重要性,結果大唐還是倒在了偏寵偏信這個事兒上。
李世民真是感覺一口老血涌了上來,恨不得能抓住李隆基那孫子,給他狠狠地來幾下,醒醒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