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嘆道:「哥舒翰……確實是可惜了。」
朱元璋哼了一聲:「哥舒翰可惜,我大明將士一樣可惜。」
天幕真是會哪壺不開提哪壺,講宋的時候不忘嘴他們大明,講唐的時候還要嘴大明,讓朱元璋心裡可十分不好受。
朱棣呃了一聲,看來土木堡之變不僅在他們父子這裡過不去了,在天幕那裡也過不去了。
「父皇,看來這昏庸之事,非年老才有,年輕的也會昏庸。」
朱元璋哼了一聲:「那是自然。我都不曉得,朱家是怎麼生出朱祁鎮那個狗東西的,若非查了後宮記錄,確定是朱瞻基與孫氏生的,我都要懷疑是不是抱養的。」
老朱心理上還是難以接受自家會生出那麼個東西來。
朱棣賠笑,畢竟那是他曾孫,做祖宗的好像也得擔一些責。
看朱棣的表情,朱元璋知道提那不肖子孫,會讓兒子過意不去,便轉而道:「皇帝昏庸,哪裡分年輕不年輕的,即便是有許多皇帝老年昏庸,也還有許多皇帝英明了一世呢!」
朱棣點頭:「父皇所言極是。」
朱元璋也很想老朱家的江山,能千秋萬代,但按照天幕所說,有歷史發展方向,或許沒有皇帝就是以後的發展方向。既然如此,何必老想著江山是自家的,應該想如何教子孫當好皇帝才是。
至於老朱家能不能沾光,子孫後代能不能過上錦繡福貴的日子,都看子孫們有沒有那個命。他這個老祖只負責打下江山,能不能承受得住這份榮華富貴,就看子孫有沒有那個本事和運氣了。
朱元璋心中想開了,反而輕鬆了不少。
玄燁看安祿山攻打潼關,也不期然想起了當初秦軍入山海關。由哥舒翰、於謙、岳飛這類人對比著,難怪漢人要罵死吳三桂,確實是漢人的叛徒啊。
滿人雖如願以償入關,但也像安祿山一樣,雖拿下了洛陽,拿下了長安,還稱了帝,世人不認,史書上他依舊是個叛亂的反將,就是因為名不正言不順。
玄燁突然湧現出了一些無力感,他們滿人如今是坐穩了江山,可後面害得整個華夏都陷入被外人入侵的苦難,背上罵名也實屬活該。可那樣的事,是可以改變的麼?玄燁的眉頭皺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