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鄭重地點了點頭。
聽到「文字獄」,這名字雖然有些耳生,可是稍稍想想,就能明白其中的意思,趙德昭道:「因文字治罪的事兒,以前倒不是沒有,這清朝是做的更厲害了麼?」
趙匡胤略沉吟後,想起了自己到了趙構的皮囊里,知道的北宋時仁宗改革後的「烏台詩案」,那樁案子,雖沒有殺頭流放抄家之類的,但也貶謫了官員。因為被貶謫的人,寫文寫詩詞都十分出色,天幕又提過唐宋八大家,趙匡胤便覺得這人怕是有一席之地的。
說起被貶謫的蘇東坡,趙匡胤也覺得有些冤枉,以他在各地做的政績,說明是個有才能之人,若得重用,必然是另一番田地。這樣的「文字獄」,已經讓趙匡胤覺得十分過分,不想在後朝,還有更過分的。
「帝王的平衡之術,便是拉一派打一派,清為外族勢力入主中原,要收服中原的漢人,士子是一個無法繞過去的群體,要收服這些人,抓些典型也是正常的。」趙匡胤解釋道。
當然,趙匡胤也猜得到,天幕說了這一點,明明語氣十分不善,充滿著不滿與批評,卻並未深挖,與她往日的風格十分不同,想必是觸及到了前面說的,不能提的敏感問題了。
李世民聽到這裡,心中雖有許多感慨,最後卻只是幽幽地嘆了口氣,然後拿起酒壺,給自己倒了一杯酒。
李治看得出李世民心情不好,便沒說話,也陪著飲了一杯。
雖然十分不喜天幕說的那些,可是那些事是千年以後才發生的,他們作為千年之前的人,對這事還真是無能為力。
嬴政和劉徹也有些被這個轉折驚到,前面那麼多話都誇讚這個皇帝,結果還是有不少做的不好的地方。
「果然,不能對後世的皇帝,寄多大希望。」劉徹道。
重農抑商、海禁這些事,他們前面就聽過,所以不意外,也能理解皇帝為何這麼做,只是最後的那個文字獄,讓他們都有些猝不及防。
玄燁也沒想到,老四胤禛在天幕那裡,走的是李隆基的路子,前面一頓被夸,突然轉折被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