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裡,朱家父子感覺又中了一箭。
他們不約而同想起了天幕對朱祁鎮的嘲諷,就是教育程度不高的感覺。
不怪天幕那麼想,作為接班人,皇帝一點軍事都不懂,這是什麼奇葩啊?
朱元璋又握緊了拳頭,朱棣忙安慰道:「父皇,前些日子,咱們已經定下了皇室子弟必學典籍,也做了嚴格的時間安排,現在已經施行起來了。」
朱元璋這才緩緩地放開了手。
回想起來,這事兒的根基確實也和他有些關係,早些年,所有人都當太子朱標是唯一繼承人,所以其他皇子後代的教育,便鬆懈了許多,等到了朱高熾朱瞻基時,對皇位繼承人的教育,就遠不及洪武年了。
「以後,皇帝一脈的嫡系子弟,都要給我起早貪黑地學!」朱元璋道。
「是,父皇。」朱棣也下定了決心,要改變大明幾百年後的走向,這皇室教育之事,就得抓得緊緊的。看看人家清朝,真的就是在堆資源。大明也不能落後,一定要把皇子皇孫們往死里攆,不求個個成才,但每一任皇帝不可像朱祁鎮那般無知又無能。
嬴政也若有所思,他是否有些過於疏忽了後輩的教育了?雖然有幾個公子頗有聲望,但還是離自己的要求有些距離。
第166章 好的不學盡學壞愛新覺羅·弘曆(10)
而且, 嬴政細細回憶幾個出色一些的兒子的情況,發現他們各有偏重,有的偏向儒家, 有的偏向法家, 在政事上是各有想法。可作為帝王, 若只偏聽偏信一家之言, 怎可做到周全行事?
不行,還是要分別調*教一下,不能讓他們只信奉一家之言,並且當做圭臬, 容不下別家的想法。
劉徹也思索起來, 倒不是他覺得在教育上虧欠了皇子皇孫,而是覺得太子劉據也是花費了不少精力和心血去培養的, 雖然他如今想法與自己有相左,可是這不是自己希望看到的麼?作為一國君主, 若沒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全聽別人的, 亦或者,只會對自己這個父皇亦步亦趨地應和, 又如何放心地將一國江山交到他的手裡呢?
李世民聽到這裡, 只是輕輕嘆了口氣, 然後又給自己斟了一杯酒。
李治知道他是想起了自己的大哥李承乾,還有李泰了,李承乾和李泰兩個哥哥,都是李世民用心教導過的, 最後兩個人都因不安分而被李世民親手處理,也是李世民心頭的痛吧?
李世民一口喝完酒杯中的酒, 又要去斟酒,李治摁住了酒壺:「父皇,您慢點喝,喝急了對身體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