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抬起眼,看著李治滿臉焦急和關心,心情略略紓解,幸好,觀音婢還有一個孩子在身邊。
趙匡胤聽到這兒,對趙德芳道:「瞧見沒,天幕都說了,皇室子弟就是要堆教育資源。」
趙德芳噘著嘴,無法反駁,他真的好不喜歡這個清朝啊。
趙德昭知道親弟弟對讀書這事十分不樂意,忍不住偷笑了一聲,故意道:「你看這個弘曆,是個愛吹牛的傢伙,都能被朝中大臣教導得脫胎換骨,難道你還不如人家?」
趙德芳想都沒想就反駁:「當然不!」
話說出口,才發現自己上當了,趙德芳更氣了。
趙德昭笑著戳了戳他鼓鼓的腮幫子。
玄燁對天幕說的這點,是十分贊同的,不然他不會對兒子們要求那般嚴格。而且他之所以這般,也是吸取了大明與清朝前幾個皇帝的教訓的。雖然不是很願意承認,但滿清入關確實是有撿漏的性質在,若不能學著漢人那一套,根本坐不穩這江山。
玄燁不滿意的事,老四怎麼只對弘曆這樣,其他的兒子也應該這樣教起來才是。
可是,玄燁稍微回憶了一下,臉上的表情就僵住了,因為胤禛雖然生了十個兒子,可是不少都夭折了,長大了的,要麼就是犯渾,要麼就是路子走歪了,比如那個弘晝,看來看去,弘曆還算是個正常的人。
玄燁忍不住扶額,老四那麼嚴肅正經的人,怎麼生了這麼一窩奇形怪狀的東西,沒一個像老四的。
這時玄燁也理解胤禛了,不是他不想,而是他不能啊,沒那個條件。
玄燁自己的阿哥們出生時,他已經是皇帝,所以所有阿哥都按照皇帝的標準教養是沒問題,可老四的那些兒子出生時,他還在艱苦卓絕地奪嫡,哪裡敢給兒子搞什麼皇子教育,生怕別人抓不住小辮子嗎?待胤禛坐上了皇位,前頭幾個兒子也大了,學識還可以趕上來,可是性格大多已經定了個型了。
玄燁再次體會到了老四的難處,對他又多了幾分憐惜。對於老四來說,不僅父皇和兄弟是來討債的,連兒子都是。
【教育資源不計成本地往上堆,是有效果的,過了幾年,弘曆就脫胎換骨了,整個人與十二歲時不太一樣了,穩重了許多,還代父親去祭祀祖父,很好地完成了任務。說明弘曆這個人可塑性還是挺強的。胤禛對這個兒子也是十分愛重,不僅全心全意培養,而且吸取了自己奪嫡上位後,還被人造謠得位不正的教訓,早早地就開始給弘曆鋪路,不僅讓他參與各種彰顯身份和地位的祭祀,比如祭祀祖先,祭祀孔子,祭祀武聖關羽,祭天地,祭太廟……還封為和碩寶親王,可以名正言順地參與政事,又讓他參加平定準噶爾叛亂和苗民起義……總之,不僅從禮法上,給弘曆最正統的待遇,還給他建功的機會,讓弘曆的繼位,從禮法、從輿論、從各方面,都挑不出毛病來。胤禛仿佛是要把自己失去地東西,都補償到兒子身上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