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這般,玄燁的心態也慢慢調整過來了。
【清朝幾代皇帝對民族政策進行了發展與改良,對於穩定邊疆與少數民族,起到了不小的作用,「求同存異」是核心理念,統一是底線,一切都在統一的基礎上靈活操作,就是非常聰明有用的做法。這樣的做法,不僅在清朝鼎盛時期,塑造了一個統一強大的帝國,在晚清民國時,面對列強企圖肢解華夏,妄圖將一個矗立東方幾千年的大國,分裂成像歐洲那般,幾十個小國林立的勢力地盤的情況時,這埋伏了許久的線,在生死存亡的時刻,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華夏的統一,版圖疆土的統一是基礎,民族民心的向心力是核心。統一不僅是一種狀態,一種追求,也是一種從始皇帝時期就生出來的執念,是刻在華夏骨子裡的DNA。歷朝歷代維護國家統一的人和事,都值得記住並紀念。】
第168章 好的不學盡學壞愛新覺羅·弘曆(12)
這關於統一的一席話, 算是讓帝王們第一次有了高度的共鳴。
誰想做中原之主,誰就要一統天下,這是每一朝代的帝王, 都孜孜不倦追求的事。所以, 天幕在講宋時, 會將趙構和秦檜罵個狗血噴頭, 而對岳飛十分推崇;相對來說,對於唐朝叛亂的安祿山,反而沒將他簡單粗暴地定性成亂臣賊子,反而對他的能力與手腕有所褒獎。
嬴政倍感欣慰, 知曉自己的追求與志向, 被後世人們,一代一代地傳承了下去, 就感覺十分高興。他給千秋萬代樹立了一個永世不變的目標,有無數人去實現他的追求, 對於帝王來說,沒有比這更榮耀的事了。
劉徹哼哼:「所以, 對外用兵又有所什麼錯?別又罵我窮兵黷武便是。」
哪個有追求的人,不想當這天下的雄主嘛?劉徹覺得自己的追求並沒有什麼問題。
李世民此時, 也能夠理解一些, 為何後世人會對大唐推崇了, 大唐便是一個統一又強大的國家。可以說,秦始皇的雄偉志向,在大唐得到了實現,所以大唐就是歷朝的一個榜樣, 建立了一個強盛統一的大國,矗立在世界之巔, 不僅引得當世之人傾慕嚮往,後世之人也回味留戀。
趙匡胤有些苦澀地道:「是啊,統一是歷朝歷代的追求,若是不能統一這天下,上對不住祖宗,下對不住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