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被劉徹惦記的王莽,在來自長安的信件中,得知了此次科考的結果後,也鬆了口氣。他心中本十分擔憂,腦中有無數個會出問題的設想,因為他在地方看到的亂象實在是不少。幸好長安是皇帝親自坐鎮,所以地方上的牛鬼蛇神也翻不出什麼浪花來。
至於授官的事……王莽笑得更加意味深長了。
他如今已經明白了皇帝的苦心,所以也猜到了皇帝如此安排的用意,地方上的學子,需要鍛鍊的是弄懂長安官場的那些顯性隱性的規矩,要多多長見識;而長安的學子,也和曾經的他自己一樣,需要的是下到地方去,直面真實的百姓生活,去看大漢的基石,是什麼樣的。
第229章 牡丹花下鬼劉驁(37)
科舉驛館內, 已經逐漸空了下來,許多人都在收拾東西,準備返回家鄉去。
「此番回去, 感覺有些無顏見家中的父老了。」有人唏噓道, 應當是出門時, 和家中父母親朋放過豪言壯語的。
另一人勸慰道:「怎會?雖然此次我們應考失利, 卻長了許多見識,這長安的風物也算是看了個遍,也親歷了這第一次科考,回去與人說起來, 也是令人開眼界的。」
「就是, 而且陛下已明確說了,這科考之事, 往後還會有,我等回家去, 再好好讀幾年,下次就能中選了。」
「你們這般說, 我心裡便舒服多了。此次來到長安,只覺得事事新奇, 連考試時的文題, 都頗為陌生, 考不上也是正常。」
「我瞧你在書局買了不少書,回去把那些書好好讀通了,下次陛下的宴席上,定然有我們的一席之地!」
「借你吉言了, 哈哈……」
未考上的學子們,都背上了重重的行囊, 返回了家鄉去,雖然未能帶回什麼好消息,但將長安的事,裝在了腦子裡,回去以後講給家人親朋聽,講給同窗故友聽,令大漢各郡縣的人,通過他們的嘴與眼睛,具象化了長安的事物,還有那本遠在天邊的皇帝,似乎也沒有那麼遙遠了。
而他們帶回去的書,確實是受到了熱烈的追捧,不僅是大儒的文章集子和皇帝的政令稿,連帶回去的醫書、算術書等,也十分受歡迎,可見這些信息和資源,在地方與民間,有多麼的匱乏。
而且絕大多數人不識字,書中的信息,還需要這些識字的人,一字一句地講給他們聽,他們才能夠理解。
王莽在給皇帝的信中說,學子們從長安回來後,聽到人們說的最多的是就是長安。
至於雕版印刷術,連王莽都覺得十分驚奇,沒想到皇帝竟然能想出這樣的辦法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