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朝廷中,又有新鮮血液得到了補充。
當然,那些貴族和大家族,不會坐視科考學子不斷進入朝堂, 不斷蠶食他們的權力和利益,朝堂上的鬥爭, 雖不見刀光劍影,但劉徹坐在上面,也能看到裡面的兇險與緊張。
對於這樣的情況,劉徹深知連自己也無法杜絕,但作為帝王,他有責任引導好朝廷的風氣,所以他不僅自己勤政為民,也要求官員像自己一般,一切以政績為主,誰能幹活,誰幹活幹得好,幹得多,誰就能在朝中安穩立足;但若是幹活不能好好干,只會針對同僚,當一個攪屎棍,劉徹也不會放過。
在劉徹的用心引導下,朝中的鬥爭雖然不斷,但好在都是一些良性的爭鬥,畢竟時間久了,大家也能摸清皇帝的紅線在哪裡,皇帝可是不管你是平民出身還是貴族出身,都能眼睛不眨就殺了的強權帝王,既想要在他手底下討生活,那就要順著皇帝的意思去辦。
這樣幾年下來,朝中的人雖是品性高低不同,性格各有千秋,但都是能幹活辦事的人,劉徹自己也能輕鬆一些了。
這一日,劉徹理完了一些國事,抽了空,讓醫者來給自己把脈。
這些年,他一直在調理身體,劉驁這副皮囊,虧損確實厲害,難怪他會四十多歲就死了。
劉徹不追求長生,但他追求比王政君活得長,要是他走在了王政君的前頭,王政君肯定會把他耗費心血建立起來的新秩序,全部打亂,大漢怕是又要陷入亂象之中。
醫者把完脈以後,面露喜色,對劉徹道:「恭喜陛下,您的身體已經好多了,若是要誕下皇子,也並非難事。」
醫者還以為,皇帝學會了清心寡欲,不再沉湎酒色,也是為繼承人的事著急。之前皇帝也有過幾個皇子,可惜都夭折了,導致皇帝到現在都膝下空虛,繼承人都沒有影子,所以不管是內官,還是外臣,都悄悄為這個事兒上心著急呢。
如今皇帝的身體好了,自然可以為小皇子努力了。
劉徹一臉無欲無求:「不用你多嘴,朕心中有數。」
「是,陛下。」
繼承人的事,劉徹當然考慮過,他還是覺得天幕說的十分有道理,皇帝的苗子很難得,皇帝自己生也不一定是好苗子,生再多也說不定是一群倭瓜。更何況,天幕已經給他指出了一個合適的接班人——劉秀。
雖然天幕在講劉秀時,主要澄清了他身上的那些奇異的傳言,可是從天幕講的劉秀是東漢的開創者,將漢朝又續命了近兩百年的事來看,這孩子應該是個當皇帝的好苗子。比較可惜的是,天幕雖然說了劉秀是高祖劉邦的後人,卻沒說是哪一支的,也沒說他是何年何月出生的,劉徹還得在劉氏宗親里去找,找那些已經成為了布衣百姓的劉氏皇族子弟。
當然,這個事一直是在秘密進行的,知道天幕提過劉秀的人,不知道劉徹私底下在找劉秀,而知道皇帝在找劉秀的人,不知道天幕的事,因此秘密還守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