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
聽上去還挺有道理的,是怎麼回事?
天幕雖然沒直接罵他,可話里行間流露出來的惋惜語氣,讓嬴政都有點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有那麼傻白。
其他的帝王聽到這裡,也有些了悟了,是哈,即便是真有了仙丹,以那些方士的性子,不會先自己用麼?即便是他們找再多的說辭也理由,也沒辦法支撐他們無私地將能讓人長生的仙丹,先給皇帝啊。
【所以啊,這個世界上最顛簸不破的道理是,真能賺到大錢的人,不會把自己賺錢的門路隨便往外嚷嚷出去;同樣的道理,真有辦法搞到長生藥的人,也不會跑去跟皇帝說,而是會自己躲起來悄悄搞。所以反詐是幾千年都要做的事哈,連嬴政這等聰明人都被矇騙了,難道諸位自認比嬴政還有聰明?】
【接下來,就要討論一下,關於「暴秦」的問題。秦二世而亡的原因,千百年來,都歸因於「暴,政」二字。如今隨著咱們國家的強大,大家對統一的認可,所以對於兩千年前一統華夏的始皇帝,也生出了更多的認同感來,再聽到「暴秦」「暴,政」之類的字眼的時候,也會生出一些懷疑,甚至情感上有點難以接受,那麼好的老祖宗,怎麼可能會實施□□呢?】
【接下來,主播就大膽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解析一下「暴,政」的緣由,看大家能不能更接受一些。首先「暴,政」是有歷史前因的,大家都學過「商鞅變法」,這一部分還是戰國歷史部分的重點考點,因為它確實是促進了秦國國力的大大提升,是一個歷史性的起點。商鞅的變法措施,很符合法家的風格,法家的核心思想就是「君權法治」「依法治國」,這裡的法不是咱們今天所說的法律的法,而是指統治階級制定的規則。而且十分強調執行力度,所以才有徙木立信的故事。】
【春秋戰國的百家爭鳴呢,又是個很大的話題,所以這裡就不深入解釋了,總之呢,相對於更為溫和的以「仁」為思想核心的儒家,法家就會顯得嚴苛許多,不講情面許多。對國家生活的各個方面,都制定明確的制度要求,然後都嚴格執行,這一套聽起來,就會覺得十分有戰力,舉一國之力去做一件事就很容易做到,這種狀態適合什麼時候呢?沒錯,適合戰時狀態,將資源和人力都由國家統一調配,有限的資源先保證最緊要的所需,國家戰力自然就能強大起來,所以秦在七國之戰中,能笑到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