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三十九歲時,胡亥也只是個十一二歲左右的小孩,對胡亥也只有一個孩童的印象,中間空白的十年,讓嬴政想不明白胡亥怎麼長成這樣的。他的兒子,雖有普通平庸之輩,卻沒有胡亥這般,集天底下糟粕於一身的奇葩之人。
最後嬴政也忍不住嘆氣,看來自己一心撲在國事上,對於繼承人花的心思太少了。
第250章 史上第一二世祖胡亥(19)
【趙高逼死了胡亥之後, 就按照計劃,推了一個新人上位,就是子嬰, 但是子嬰稱王不稱帝, 所以秦朝只有兩個皇帝。子嬰不滿於趙高專權, 也不甘心做個傀儡, 所以設計殺了趙高,夷滅了趙高三族。只可惜子嬰繼位時,秦的江山,已經危若累卵, 無法挽救, 他只做了四十多天的秦王,就被劉邦帶領大軍兵臨城下, 不得不直接投降。劉邦接受了他的投降後,沒有直接殺他, 但他死在了後來攻入咸陽城的項羽手裡。】
【從子嬰的身上,可以看出, 其實嬴政的後代是不差的。在胡亥上位之前,他就進言過, 後來胡亥上位, 他也一眼看穿了趙高的本質, 就是個禍國殃民的東西,上位第一件事就是把趙高殺了,還不忘滅了他三族。子嬰應該是代表了始皇帝後代的真實水平的,而胡亥, 大概就是始皇帝後代中最垃圾的一個,結果就被趙高精準地選中了, 真可謂是時也命也。若不是胡亥靠著矯詔上位了,換做是別的繼任者,應該都不會比胡亥做的更差,即便是秦朝也會走向滅亡,但不至於跟下坡時踩了油門一樣,速度那麼快了。】
公卿們聽了都連連點頭,就是就是,秦朝問題再多,也不至於亡的那麼快吧?
而嬴政聽到劉邦的姓,就知道他應該就是下一個漢朝的開創者了,畢竟上一期天幕就講了漢代皇帝的事。
至於另一個項羽是誰,嬴政倒是不知道。不過從兩個人對子嬰的不同做法來看,劉邦能笑到最後,能建立大漢來取代秦,是有其可取之處的。
聽著天幕說秦滅亡的事,看著地上三具已經慢慢變涼的屍體,公卿們都嘆了口氣,現在好了,三個罪魁禍首都已經死了,胡亥當不了皇帝了,趙高也禍亂不了國家了,李斯也不用吃盡苦頭後,死於那麼屈辱的刑罰了,但大秦,還會像天幕說的那樣?亡的那麼快嗎?
所有人的心裡,都有些茫然和無措起來,一時之間,覺得這事兒也太亂了。
嬴政倒是鎮定得很,既然天幕說了,胡亥可能是所有後代中最差的那個,那麼現在胡亥死了,另外推選一個繼承人出來,應該都不會比胡亥做的更差了吧?
【秦就這樣,在一片倉促混亂中,走向了滅亡。秦滅亡以後,兩千年裡,也有許多人做過分析,試圖從秦的這短暫的時間裡,學到一些道理和規律,來警示當下和後人。前面講始皇帝的時候,也多次提到過,許多人都會將秦滅亡的原因,歸於「暴*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