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杜懷信如是想著的時候,殿外傳來了通報聲,是房玄齡與杜如晦。
房杜二人甫一入殿就通稟了李世民一個好消息。
「陛下,叛臣羅藝已伏誅。」
聽著房玄齡的話李世民收攏了情緒:「我若是沒記錯的話,輔機和敬德才剛剛帶兵出了長安吧,是他身邊人下手的?」
杜如晦接口:「陛下猜得不錯,羅藝自豳州被豳州統軍大敗,拋妻棄子而逃,身邊只餘數百人親信,他一路逃竄至烏城本是想要投靠突厥,不料被自己的副將所殺,首級已經在送往長安的路上了。」
李世民沉吟片刻:「這個副將雖然參與了羅藝反叛一事,但戴罪立功,功過相抵,同去歲一樣,所有錯止於羅藝一人,他手下士卒無罪,至於那個副將……將人也召回長安給個合適的職位以安人心。」
話落,李世民很快將此事拋之腦後,一個沒有掀起半點水花的羅藝還不值得他耗費心神惦念。
「玄齡克明,我先前吩咐你們二人繪製的戶籍手實樣式如何了?」
房玄齡與杜如晦對視一眼:「臣等此行前來就是為了此事,已經有了大致的樣式,陛下看看還有沒有需要補全的地方。」
提起這個杜懷信的興趣簡直是比李世民還要大,要知道在古代因為交通溝通不便,統計人口往往是件相當麻煩的事情,更不要說武德年間李淵雖然下達了戶籍編造的法令,但縫縫補補這麼多年卻是始終沒有個法定的章程文書,而李淵瞧著也毫不在意的樣子。
於是說起來好笑,這都九年過去了,李唐朝廷對於天下人口的概念還是模糊的,上一個確切的數字應該是要追溯到隋煬帝期間了,然而經過那麼一場大亂,百姓多有死亡逃散,基層行政崩潰。
偏偏武德一朝周隋許多制敕文案都丟失了,等李世民接手武德一朝的爛攤子時,他所看到了的處處都是混亂不已的行政,不得不一點一點重新開始梳理朝政定下規矩,對於戶籍方面也是同樣的道理。
杜懷信一面想著一面伸長了脖子去瞧房玄齡自懷中掏出的一本厚厚的冊子。
杜如晦念著這幾日房玄齡因為忙碌身體不好替他開口對李世民講解:「手實以戶計,家口田地一一上報,每年重新編造一份。」
「至於戶口帳,計戶不分新舊,計口層層相計,白丁、女口、賤口,以求口數準確。」
杜如晦只是大致講了些框架,具體詳細還是要李世民接過冊子自己翻閱。
不得不說房杜二人的行事效率極高,雖然只是個大概,但是冊子上已經有著一些他們所繪製的樣式模板了,叫李世民一看就清楚明白。
李世民捏著冊子沉吟半晌:「由鄉到縣,由縣到州,再由州至全國,這樣一來實在方便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