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遲遲茫然地聽完,只能無奈地搖了搖頭,把北影再一次送上了恥辱柱。
鄧昱幾乎被她逗笑了,反而放下了隔閡,對謝遲遲諄諄教誨起來。
世界三大表演體系是指現代三種不同的舞台表演方法。
它們分別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布萊希特體系,以及京調藝術體系(注,即梅蘭芳體系)。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這位前蘇聯的著名導演、戲劇理論家的名字很多人可能很陌生,但他的作品《演員自我修養》,卻被譽為演員的聖經。斯氏體系又被譽為“體驗派”,也是很多人最了解的一種流派。
斯氏體系認為,演員飾演一個角色有三個階段,一是正確認識劇本和角色,二是在認識的基礎上去體驗角色,三是在體驗的基礎上去體現角色。要求演員不要表演,而是要去和角色靈物合一,成為角色本身。
而德國戲劇理論家布萊希特,則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表演方法論。
布氏體系的核心主張是“陌生化效果”和“間離方法”,要求演員利用表演的表現技巧,來展現角色。演員不應該和角色合一,而應該要高於角色,駕馭角色,面對觀眾,設計出一個虛擬形象,通過他的動作和神態,來影響觀眾的感受。又被譽為“方法派”。
“如果用一種形象的比喻來區分體驗派和方法派的話,大概是這樣。”
鄧昱促狹地舉起雙手,在臉上做了個尖嘴的姿勢。
“如果現在讓你上台去表演一隻雞,那麼體驗派的做法,就是沉浸入雞的心理,去揣測當時雞的狀態,進而全身心去當自己是一隻雞來演;而方法派呢,則是先去觀察雞有什麼樣的動作,去想像這個場景里,雞會有什麼樣的動作,然後控制自己的動作和神態,讓觀眾相信他演的是雞。”
謝遲遲越聽越入神,更是被這個絕妙的比喻逗笑了。
鄧昱攤開手,笑道:“你知道的,英語裡叫表演為‘play’,另一個意思,也就是‘遊戲’,‘玩兒’。而德語裡,表演則叫‘spielen’,如果從直面意義來看,也是‘玩兒’的意思。傀儡戲你知道吧,我們是那個操作傀儡的手,在鏡頭前演一出能打動觀眾的戲。”
他聳肩道:“我覺得,作為演員,我們其實就是要在鏡頭前,挑一種自己喜歡的玩法。”
謝遲遲眨了眨眼問:“那老師覺得,我適合哪一種玩法?”
“從體驗派和方法派里嗎?”鄧昱骨節分明的手支在下巴上,嘴唇勾起微笑,露出可愛的小虎牙。
他一字一句道:“哪個也不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