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璋聽來默然,心知陳諾說的在理。仔細回想,他雖然在武藝上不及典韋,但好歹在馬術上勝過了他,也是可喜了。他想至此,不由身子一振,不無自豪之感。
陳諾頓了頓,接著道:「文珪你先前說道,如文博一上來就在你輩之上,你心不服。其實這也難怪,就如文珪你說的,文博在入我本部之初,就曾在廣川城外被公孫范的人馬困住,吃了個大敗仗,你之對他不屑也是很正常。
但文珪你想過沒有,當時文博所部不過千人,且都是步卒,而他所面對的是幽州精騎!更重要的一點,當時清河相姚貢雖然表面上支持我取修縣,但暗地裡他為了防止我趁機奪取兵權,收攏了他的士卒,故而將些老弱婦孺之輩全數調了過來。
想當時,文博帶了一群毫無戰力可言的步卒,面對的是數以千計的公孫范幽州精騎,且又是在歸途之中懈怠之心難免,遽然遭此大戰,能保住士卒性命,龜縮於廣川城外不讓公孫范悉數殲滅已經很是不錯了,我輩還能指責文博什麼?」
當時修縣之戰,陳諾是不費一兵一卒取了其城,隨後因為修縣暫無大敵,而姚貢又怕陳諾吞併了朱靈一部,故而急招朱靈回城。朱靈後在途中遭遇了公孫范的幽州精騎,慘敗,龜縮於廣川城外的土山之中。而潘璋是在這之後到的,也聽說過此事,但傳話之人只說結果和經過的慘烈,卻斷然不會深究朱靈之所以慘敗的原因。故而潘璋之於朱靈,是已經有了先入為主之感,在朱靈突然駕臨於其上時,不忿不服之心實是難免。
潘璋此時聽陳諾稍加分析,也即恍然明白過來,不禁是羞愧難當,這件事情卻是魯莽了!
而朱靈呢,則是不由泫然而涕。
朱靈這人雖粗猛,但相較於潘璋來說,實在是遜色了點。或者說他的粗猛,正是表現於行軍打仗上,但對於人事上,卻未免有點多愁善感的意味。這一點,完全可以從他對待下屬上看出。他的下屬可以在大仗時跟著他不計生死的衝鋒陷陣,但在日常方面,卻少有敬重朱靈的味道。
對於廣川城外一戰,朱靈其實也很是糾結,也正是因為此一戰的敗績,害得他的下屬對他更加輕視,且有好多不明就裡的下屬,更是在此戰後離開了朱靈。而朱靈,平時在郡內所積攢的聲望,在此一戰後,一掃而空。
也正是這一點,朱靈就算有了後來協助陳諾守城之功,但在袁紹等眼裡仍是被貶得一文不值,將其部納入陳諾營中,很是不看好他。雖然在外人看來,這不過是平級調動,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但朱靈卻因袁紹這一安排,已不能再單獨建制,從此受制於陳諾之下。就算朱靈對陳諾再加敬重,那心裏面的一道坎兒卻是怎麼也輕易邁不過去的。
當然,在後來的數戰中,朱靈隨著陳諾每戰必克,士氣升騰,對於袁紹所給予的『羞辱』,也已經不再在意了,甚至有時想想,能跟著陳諾,其實遠好過於自己沒頭沒腦的在清河獨闖。想縱然當初袁紹論功行賞,將他提拔為清河郡尉什麼的,但若是公孫瓚領兵前來,說不定在界橋之戰前他就已經身死被俘了,更別說這之後的富貴了,所以他對於陳諾是更多的敬重。
而此時,對於廣川一戰的敗績,在潘璋,在天下人都給予不理解的時候,獨有陳諾出來為他辯解,且能精闢入微,如其肺腑之言,感觸頗深。不為陳諾為他辯解,乃喜世人皆以我為非,獨陳諾以我為是,陳諾乃知我之人也!古有鍾子期,今有陳然之,何其之幸哉!
朱靈啼泣不止,拜服於地,有言無以表。
旁邊潘璋既然聽陳諾解釋清楚了,也深悔自己對於朱靈的誤會實在是不察之失,不無羞愧。再一想,朱靈入陳諾營為司馬,乃是平級調動,且他原來就有戰績,能不在他之上麼?可是,當時我為什麼沒有這樣的想法呢?我怎麼不好好細想想!原來那些所謂的嫉妒,不過是因為有了先入為主的錯覺,以至於其他一切,卻已是不論是非了,實在是魯莽愚蠢!
潘璋痛責至此,頭下垂,昂藏男兒撩起袍服,七尺身軀望著朱靈跟前納頭就拜,一面說道:「璋知錯了,還請朱將軍原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