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路告急,相繼傳到了公孫瓚這裡,公孫瓚此時也不知道該怎麼辦了。但他很快想到了一個問題,向部下們質疑:「據先前所報,這袁紹出城時,隨袁紹一起出城最後不知去向的各路賊兵前後加起來也不過數千的樣子,就算是他們此時殺回來,那也是一股股的散兵,如何會有你們說的那麼多?我就不相信他們出去這么半天功夫就搬到了救兵,如你們此時傳回來的消息,好像賊人加起來有個幾萬人馬似的,那麼他們的人馬又是從哪裡來的?」
公孫瓚這麼一發問,也的確是問住了眾人。是啊,南皮城總共不過數萬人馬,單單與他們對峙在城外的就有兩三萬了,剩下來的當沒有多少啊,如何後方會出現成股成股的賊兵?若每一股按數千算,那麼袁紹的兵力實在是不小啊,若他有這麼多的兵力,為何早不拿出來,此時才用呢?更何況,這數萬人馬也不是一股小數目,目標如此之大,要想躲過他們的眼線恐非是容易的事情,而他們來時不為他們偵騎所知,也實在是蹊蹺。
後方傳來的戰報撲朔迷離,公孫瓚心底雖然焦急,但總算是沒有完全亂住陣腳。他這裡,不顧眾人的解勸,當下命令公孫范領著身邊僅剩的五千扈從,奔向後方增援。公孫范領了公孫瓚的命令,當下就帶著人馬往後撲殺了上去。而戰場這邊,袁紹雖然是身處亂軍之中,但對於公孫瓚一方所發生的細小變化感觸到了。他故意找了座高丘仔細觀察著公孫瓚那邊的舉動,他眼看著公孫瓚身邊的人馬幾乎都被調走了,也知道是他後方出了問題,也就是他所派出的人馬終於有個動靜。
不過他還是得佩服公孫瓚,在此緊要關頭,他公孫瓚居然是沒有立即將前方的人馬叫退,好像跟沒有發生任何事情似的仍是繼續著戰鬥。不過此時的公孫瓚他如果不這麼做,而是貿然行動了,只怕他這一動,他這邊也早已經亂了,再加上後方的動靜,也必是慘敗無疑,所以公孫瓚的作法還是可取的。
袁紹勒馬按劍,心裡道:「公孫瓚啊公孫瓚,縱然你是百般機靈,但你又怎能輕易分辨得出,在你身後的到底是數千還是數萬?說數萬,我派出的人馬本不過那麼多,就算想要找援兵,一時哪裡去找?道數千,可又說不過去啊,在你後方的,你們所遭遇的每一股兵馬,少說也有個數千吧,可這麼一加起來,起碼就是萬數了。到底是數千還是數萬,你們只怕是糊塗了嗎?其實若我城外還有數萬人馬,我袁本初還可能窩窩囊囊呆在南皮城任你公孫瓚宰割嗎?要說起來,當然不過是數千而已,不過我是讓他們出城以後再按照我的吩咐,將人馬都集中起來,擰成一股繩,群起攻擊於一處,等到賊兵來救了,再去攻打另外一處,如此迴環相擊,處處點菸放火,他們自然也就猜不清楚襲擾他們的到底有幾處人馬。哈哈,想來你正是有此迷惑,這才一時不知所措了吧?看到你手忙腳亂到處派兵四出撲火的樣子我就覺得好笑。哈哈,看來我袁本初此一計當真是高明!一旦賊人弄不清楚我後方之勢力,而前方的人馬又是糾結在此處一時不能自拔,則他久戰下去必然愈發疑惑。如此,也就是我出手還擊的最好時機。」
「不過……」袁紹想到這裡臉色突然凝重起來,「我後方出擊的人馬本來不多,講究的是配合,若是哪一路出了問題,則將功虧一簣,這也正是危險之所在,希望不為賊人所覺才是。」他心裡雖然這麼憂慮著,但一想到公孫瓚為了這次勝利,幾乎聯合黑山將人馬全都擺在了這裡,後方當不會有什麼阻礙的勢力出現,所以袁紹這麼一想又即放心了。
袁紹他為了這次勝利,那是不惜以身來做誘餌,所以此一戰對他來說,那是翻身之一仗,在他看來極其之重要。然而,他的想法固然是好,可惜未免是一廂情願了。公孫瓚那邊,公孫范親自帶著人馬撲殺上去,然而,賊人十分之狡猾,眼看賊勢浩大,連忙是將人馬撤了出去。公孫范一看,還道賊人是怕了他,心裡自然是好不愜意,以為這邊安定了,便即率領人馬望他處撲去。然而,這一次,他還沒有來得及出擊,半路上就被先前那支敗走的人馬從後猛然殺了上來。公孫范不及抵擋,被這支人馬殺得大敗,倉惶而退。
公孫瓚看看公孫范狼狽而來的樣子,心裡也是十分之震驚,難道後方賊人如此之浩大?公孫范也沒有看清楚半路截擊他的跟先前他所擊退的是同一路人馬,只道處處都是賊兵,形勢已經到了十分之危險關頭,所以請求大哥公孫瓚快快撤兵,遲則生變。在公孫瓚看來,如果他從弟公孫范的話都不可相信,那軍中還有幾人的話可信的?本來躊躇不定的心,在這一刻也不得不定了下來。公孫瓚手按了按佩刀,望了望眼前的戰場,不由得重重的嘆了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