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打電話讓他們換一條船。」
救援艦已經算是比較快的船了,可即使是這樣,也還是開了一個多小時才到,換一艘速度慢點的船,恐怕過來要兩個小時,接到錢永超,再開回海軍醫院,來回最快也要四個多小時。
董曄書情緒激動,「太慢了,錢連長不能再耽誤了。」
廖新祿知道他是錢永超連隊的人,聲音淡定安撫道:「小董,我理解你的心情,但現在不是你意氣用事的時候。」
這個時間海上天氣惡劣,惡浪洶湧,錢永超的身體無法承受海浪的顛簸起伏,董曄書在原地轉了幾圈,看到生產隊停在港灣的船隻,忽然靈機一動,「廖團長,一百多米真的不遠,要不跟島上的生產隊借兩艘船吧,讓這兩艘船緊挨著,搭成一條路,我們再慢慢把錢連長轉移到救援艦上。」
晚間生產隊出海的船都回來了,上百艘船都停靠在碼頭附近,加上救援艦也停在距離碼頭一百多米的位置,軍隊的船很難繞進來充當橋樑,思來想去還是生產隊用的小船行動靈活,調度方便。
廖新祿沉思幾秒,覺得可行,馬上通知人給公社打電話。
公社的領導一聽是駐島的軍人打坑道受傷了要借船,趕緊通過廣播把長橋大隊的人喊了過來。
長橋大隊的船離碼頭最近。
這會兒長橋大隊生產隊的人都在家吃晚飯呢,本來家家戶戶還在飯桌上聊天,聽到廣播一響,知道公社有事要通知,立刻都不說話了,待聽清廣播內容,姚昌盛筷子一丟,小跑沖了出去。
姚海芸飯也不吃了,緊隨其後。
和平年代,基本很少出現這麼嚴重的受傷事件了,發生這麼大的事情,家裡其他人飯也吃不下去了,拿上一個窩窩頭,關門跟了出去。
姚昌盛等人沒一會兒就跑到了碼頭,他找到隊裡經驗最豐富的幾個老船長,由他們負責駕駛船在碼頭和護衛艦之間當橋樑。
生產隊的船在設備上可能不及軍隊,但祖祖輩輩都以海為生的漁民具有豐富的海上鬥爭經驗,大海就是他們的主場,一看就知道怎麼做才是最好的。
姚昌飛上船後立即指揮隊員紮緊錨頭,栓牢錨纜,熟練駕駛船隻慢慢靠攏,海面上巨浪滔天,幾個人直接跳了水抓住船舷,一番操作以後,靠攏在一起的兩艘船竟慢慢在翻滾的海浪中穩住了。
漁民或許不懂這樣做的理論原理,但他們知道這是父輩祖輩傳下來的經驗。
董曄書看著發生在眼前神奇的一幕,激動又欣喜,有救了。
在船上漁民和軍隊的協作下,擔架上的錢永超被安全轉移到了護衛艦上,由董曄書和組織處處長鄭奕陪同前往。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