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海芸輕搖頭,微抬起下巴,又說:「再說我們對他家也不了解,我肯定要考察考察啊。」
馬蘭英擺擺手,話里故意開她玩笑,「行行行,你是領導,好好考察。」
姚海菲開懷大笑,「你還別說,海芸現在真有領導派頭了。」
一屋的人笑成一團。
開春後,皮蛋一心想著不用上學了,結果沒玩幾個月,島上的小學和初中陸續複課了,號召學生回去上課,即使心裡不願意,他還是被姚志能拎去了學校。
漁汛期姚海芸不好請假,跟董曄書商量好的去洪江市到中秋後才得以實現,不過時間倉促,滿打滿算只待了一天就返程了,而就在他們回來沒一個月,國慶放假,董萬宏跟周麗雁也來了南營島,兩家正式見了面,商定了婚期,定在4月的第一個周日,地點就在董曄書分配的平房。
一身得體的綠色軍裝就算後世的婚紗了,婚禮上由新娘新郎帶頭唱《大海航行靠舵手》,嘹亮激昂的歌聲迴蕩在禮堂各個角落,一曲畢,就到了簡單的儀式環節。
眼下破四舊,長輩叩拜這一環節就省了,改成了三鞠躬,即對主席像一鞠躬,在場賓客一鞠躬,最後是小夫妻倆互相鞠躬,禮成。
客廳的大桌上擺放著大家送來的賀禮,兩家大人招呼賓客,氣氛非常熱鬧,個個面上帶笑,除了新郎新娘一家,鄭玉花算是笑得最開心的一個,想到之前她給姚海芸介紹陸文修沒成,但最後姚海芸還是嫁到了大院,不禁感慨緣分的奇妙。
雖然婚後還是在南營島,但軍區大院的生活跟她過去還是有很大差異,這裡更像是完全獨立的圈子,這裡的軍屬來自全國各地,大家方言和飲食習慣都不同,不過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
早上廣播喊醒以後,董曄書會先去食堂打飯,姚海芸起床洗漱等他帶飯回來,一起吃完早飯再去上班。
軍區大院離供銷社偏遠,為此姚海芸每天早上都要早走十分鐘,好在她並不算無聊,鄰居沈盼在銀行上班,剛好跟她同路,另外大院裡孩子多,都在島上的學校上學,早上一到去學校的時間,孩子們呼朋喊伴一起走在路上,一群接一群,好不熱鬧。
大院裡不乏上班的軍嫂,但多數都在這一帶工作,離得近,來回也方便照顧家庭,像她這樣在供銷社上班的還是頭一個。
雖然距離遠了,姚海芸的實際工作量也減輕了,島上公社沒了,取而代之的是革命委員會,供銷社上個月還屬於商業局,下個月就被分到了財貿工交小組,各部門增設頻繁,上面的領導也換了一波又一波,供銷社的工作不好開展,自然也不敢發展別的業務,老老實實履行上面交代下來的任務,維持供銷社的基本運轉。
1969年初,開春沒多久,島上民兵開始組織人員挖防空洞,民兵先劃好了區域,挖了一個可容納幾百人的防空洞,緊接著漁民緊挨著民兵挖的防空洞開始挖自己家的,姚昌盛把大家聚到一起,先商量怎麼挖,挖在哪,原則是入口要小,足夠隱蔽,挖進去幾米後,開始橫著挖,每家的防空洞不能離太遠,家裡人多的就挖大一點。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