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也算。」宋宜笑給他斟了盞茶,捧起自己那盞淺啜了口,蹙眉道,「不過主要還是給鍾陵郡王做說客——他篤定太子必能登基,也還罷了,只是頭回照面就跟我攤這樣的牌,你說他就不怕咱們把這事稟告給太子,叫太子對他生出憎厭防備之心?」
畢竟太子自己都沒住進宣明宮呢,怎麼可能喜歡現在就打算幫他兒子算計著那張位子的人?
就算宋宜笑不想平白得罪太子妃母子,是以不去告這個狀——還是那句話,太子還在當儲君呢,即使宋宜笑想照顧韶的提醒未雨綢繆,也不必急在一時啊!
顧韶到帝都才幾天?
犯得著這麼急著給她交底麼?
要不是親眼看到他老當益壯的模樣,宋宜笑簡直要懷疑他時日無多,這才匆匆忙忙的搶時間。
「他這哪是給鍾陵郡王考慮?」不想簡虛白聞言,呷了口茶水,卻淡笑著道,「他這是在轉著彎給自己找退路呢!」
見妻子神情詫異,他思索了下,覺得這事是可以讓她知道的,便道,「我祖父是在我五歲那年致仕的,顧公歸鄉更在那之前——你算算時間!」
「是陛下才登基那會?」宋宜笑好奇道,「這裡頭可有什麼說法?」
「你也知道,皇舅自登基起,御體一直都有些欠佳。」簡虛白眯起眼,道,「其實這幾年已經好了不少了,早幾年,尤其是才改元那會……皇舅差不多每天上朝時都做好了向群臣託付太子的準備的!」
又說,「顧公出身洪州顧氏,算起來祖上也是名門,雖然不如海內六閥,卻也是簪纓世家之一。雖然如六閥一樣,到本朝時已然敗落,大不如前,可積年底蘊到底還在。這也是顧公寄情林下近二十年,依然可作太子臂助的緣故。」
「顧公今年才過花甲,當時年方不惑,可謂正當壯年?」宋宜笑聽到這兒,漸漸明白了,「有出身有勢力,一度權傾朝野,顯然也有能力!這麼說……?」
「不錯!」簡虛白讚許的看了她一眼,道,「世人都道他當年敗於我祖父之手,這才不得不辭官歸鄉——實際上,最關鍵的不是他在朝爭中落敗,而是皇舅那會只道自己享壽不永,看中他才幹,想讓他輔佐太子!」
——老皇要給新君留人手,一般有兩種方法:第一種是捧,明旨頒發、當眾鄭重託付的顧命大臣;第二種卻是貶,快不行的時候找個理由把人打下去,嚴重的甚至下獄、流放、抄家……好讓新君上台後施恩,收服人心。
顧韶悲催的輪到了後一種命運。
更悲催的是,顯嘉帝打算等太子登基後再起復他,然後太子到現在還在東宮!
「倒也難怪鍾陵郡王一提拜他為師,陛下就准了!」宋宜笑想到這兒也不禁為顧韶掬一把同情淚,「想來陛下也一直在考慮怎麼召他回來了?只是,怎麼會拖這麼久?」
「一來皇舅身體一直沒全好,總是不大放心;二來……」簡虛白嘆了口氣,提醒,「你忘記蘇家了?不是太子的親外家,偏還手握兵權,權勢顯赫,又有蘇少歌這樣聲名在外的出色子弟,就算冀國公當初不趁討伐烏桓的機會做手腳,皇舅對蘇家也不大放心的。」
而顧韶,就是顯嘉帝為了牽制蘇家留的後手。
按照顯嘉帝當初打發他回老家時的盤算:自己死後,太子召顧韶還朝,委以重任,那麼顧韶身負君恩,幫著新帝打壓蘇家、鞏固皇權,理所當然!
可偏偏這位皇帝低估了自己的壽數,一年年過去了卻始終死不了,而蘇家也沒衰敗到不需要防備的地步——是以,顧韶的起復就更不能隨便了!
畢竟這位名門之後的重臣又不是傻子,洪州顧氏詩禮傳家,他個人也以文名動天下,走的是最正統的文官路子;蘇家卻代代出武將,上下五代才出了個蘇少歌這麼個才子,還跟顧韶差了兩輩人的年紀!
正常情況下,兩邊壓根沒有過不去的矛盾,他為什麼要跟一個昌盛的後族過不去?
但這回他受命做鍾陵郡王的老師,默認被綁上太子的船,想不跟蘇家幹上也不行了!
宋宜笑不免詫異:「這個道理顧公不可能不知道吧?他做什麼還要來帝都呢?」
「他已經遠離朝堂近二十年,即使如今瞧著老當益壯,你覺得他還能再等二十年出山?」簡虛白淡淡道,「錯過這次機會,沒準他就要當真寄情山水到老死了——他怎麼甘心?」
宋宜笑想到顧韶那遠比實際年紀年輕的面容,一看就是精心調養的結果;再想這位致仕後不久,就從故鄉洪州搬去江南,理由是喜歡江南的風情,但焉知不是為了江南水土更養人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