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俯身,狠磕了一個頭,額上頓見瘀青,卻渾然不覺,只抬頭迎上崔妃驚怒交加的視線,「母妃定要如此的話,孩兒惟有先行一步,於九泉之下,為父皇先鋒!」
「你……」崔妃萬沒料到,太子對顯嘉帝感情深厚至此,明知道有被廢的危險,卻寧死也不肯弒君——他要是顧慮弒君不易的失敗也還罷了,卻純粹是不願意這麼做!
不但自己不願意這麼做,為了阻攔崔妃,連要死在顯嘉帝前面的話都講出來了!
一時間崔妃心頭百味陳雜,她用力咬了咬唇,強迫自己冷靜下來,才慘笑著道,「常言都說天家無父子,早年你父皇跟太后做下那樣的事情,我只道如今也是一報還一報,不想你……你竟然……」
她說不下去了——因為太子已經在不斷的磕頭,邊磕邊道:「孩兒若去,母妃膝下還有三弟,惟願母妃與三弟,往後多多照拂鍾陵母子!」
「……你去吧!」崔妃愣愣的看著太子額上滴落的鮮血,眼中淚落如珠,卻換不來兒子任何的心軟妥協,最終,她無力的朝後靠了靠,啞聲道,「你就當,母妃,什麼都沒說過,好麼?」
太子又磕了個頭,才蹣跚爬起,躬著身子,低聲道:「孩兒遵命!」
掃一眼殿外的暮色,又說,「天色已晚,孩兒不打擾母妃安置,就此告退!」
他走之後,崔妃舉袖遮面,無聲慟哭良久,才放下袖子。她神情之間滿是疲憊,眼中卻冰冷徹骨,朝宣明宮的方向凝望片刻,合目掩去眼底的殺意,寒聲喚入宮人伺候。
……而太子回到東宮,命人悄悄請了相熟的太醫,處理了下額上的瘀傷,也無心再去太子妃或侍妾處,召了鍾陵郡王到跟前,考校完功課後,勉勵幾句,獨在書房安置了。
這一晚他睡的很不好,崔妃的哭喊與顯嘉帝的諄諄教導在耳畔交替響起,到子夜後才勉強入眠,卻又因夢見顯嘉帝七竅流血的死在自己面前而生生驚醒!
「來人!」太子抹著汗坐起,借著起夜用的朦朧燈光,他看到帳外銅漏標註的時刻,距離平時起身還有半個時辰左右——可他已經睡不著,或者不敢睡了。
是以喚進宮人,「打盆涼水來,伺候孤梳洗!」
秋夜的水涼得沁入骨髓,撲在臉上,激得整個人寒毛倒豎,卻也讓太子感到頭腦一清!
他不想記起昨晚西福宮中的誅心之語,是以強迫自己專心考慮即將到來的朝會——今天,魏趙二王的朋黨,會怎麼攻訐自己呢?
「建陵縣距離帝都不過百里,等若天子腳下!」出乎太子意料的是,兩個時辰後,蹌蹌濟濟的的朝堂上,首先出列的趙王說的卻不是對他的彈劾與質疑,而是維護。
少年皇子清朗的嗓音迴蕩在寬廣的殿宇內,剛毅的眉宇間透著勃勃的生氣,「不管血案的幕後真兇是何人,選在此地下毒手,豈敢曝露蛛絲馬跡?所以案犯潛入太子殿下的田莊,反而證明了此事與太子殿下毫無關係!多半,是禍水東引之計!」
「趙王殿下此言差矣!」太子一派正疑惑於趙王的反常,工部尚書霍耽的出列卻讓他們暗自冷笑,「焉知那些人是不是想將計就計,這才故意逃入太子的田莊?何況尚且關押在刑部大牢的那三名案犯,雖然至今不曾招供隻字片語,但帝都中已尋到人證,證明他們嘗與顧相府中管事接觸——而無論顧相還是顧相府中的管事,卻與押解趙悟的一行人,以及趙悟父子,有什麼關係?之所以如此行事,為的是誰,此地諸君,誰人不是心知肚明?!」
霍耽是姬明非的表舅,與代國長公主算是親戚,乃是最早被拉下水支持魏王的官員之一。
他這麼一說,太子一派自是明白,之前趙王看似為太子說話,實際上,不過是為了引出霍耽的質問——順便讓趙王撈個友愛兄弟的名聲罷了!
只是這念頭才在大部分人心中轉過,沒想到趙王卻無退回隊列的意思,反而與霍耽辯論起來:「顧相在國朝初年時,便已名動天下!所謂盛名之下無虛士,敢問諸位:倘若建陵血案當真出自顧相之手,以顧相的手段,是否可能讓建陵縣區區縣令、縣丞,轉手之間抓到人證物證?!」
這話問得霍耽一窒——無論他們喜歡不喜歡顧韶,但顧韶的地位跟資歷擺在那裡,卻是無人能夠否認的!
趙王什麼證據都沒有,只抬出顧韶的名頭,卻也足以讓朝堂沉默了。
眾人凝眉深思之餘,你看我、我看你,卻都有些面面相覷:「這位殿下到底在發什麼瘋?!」
——你這麼一個勁兒的幫太子說話,到底要不要跟太子搶儲位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