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雨寧看向托盤裡的匣子,雖然修復大師教授們的手藝很精湛,卻依舊能看出新舊原料的手工工藝區別。
不是修復教授們手藝不好,而是原工藝太過精湛,即便時隔多年,歷經世事變遷,重見天日,依舊散發著獨特的藝術魅力。
------------
第339章 開鎖還是修復
毛雨寧知道非遺燒藍鏨刻工藝,老教授們並不意外。
非遺燒藍鏨刻小眾,因為獨特的工藝聞名於世,現在市面上,還有不少非遺燒藍鏨刻的工藝飾品。
毛雨寧又扭頭問葛院長,向他詢問有沒有類似燒藍鏨刻出土的文物。
葛院長想不過來,還是他的助理,在一旁做了提醒,才想起來,有一個燒藍鏨刻的古法手鐲,現在還藏收在博物院中心展廳的保險柜,需要他本人親自去取。
葛院長把東西取過來的時候,不少人都有些站不住腳,紛紛嘀咕不是開鎖的問題嗎,怎麼還談上修復的問題。
感情這位m州基地某高級成員,開不出鎖,只能賣弄這點皮毛知識,不讓自己太過出醜?
當然,有這種想法的人,都只是拍賣行,以及從事藝術類的工作者。
博物院幾位教授,以及幾位修復大師老教授,此時卻都能看出來,毛雨寧的認真以及較真,倘若不是有些頭緒,她大可不必把事情弄得這麼複雜。
葛院長很快去展廳的保險柜,取出那一隻燒藍鏨刻的古法手鐲。
這個手鐲出土的年份很近,上面的色釉很新,即便鐲子有輕微的變形,依舊不影響它的美觀。
毛雨寧讓葛院長把那隻手鐲,放在托盤上,和那隻匣子做對比。
兩個相同類似的工藝,出土預測的年份不同,色澤也有差別,工藝上也能看出細微的差別,匣子的色釉光澤更淡,做工卻更精細。
幾位修復老教授,葛院長包括文物教授,齊齊看向毛雨寧,等著她的後話。
毛雨寧仔細觀察了物件後,才道:「這道古法工藝,它的色彩是通過燒藍石的化學反應而形成的,而非染色化學材料,通常不會掉色,只是長時間的佩戴,會失去光澤度。」
「你們看看匣子的龍紋,這一半是未做修復的色釉有多精細,其中的做工就有多複雜。」
葛院長其他人紛紛點頭,贊同她的觀點。
人群中,卻有人忍不住開口:「您能告訴我,工藝的精美程度,和您今天來這兒的目的有關係嗎?」
他的話已經不算含蓄了,誰都能聽出的潛台詞,是在質問毛雨寧能不能開鎖,不能開鎖也別浪費大家的時間。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