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這些竹簡,就是揭開他另一面的關鍵。
…….
當晚,一批志願支持的學者就從隔壁省份八百里加急到了現場。
秦鐸和楚孑早就站在一旁等候。
雖然他們也很想將這些竹簡提取出來,但一來他們經驗比較少,二來這批竹簡幾乎都和淤泥融為一體了,很多地方只有頭髮絲的粗細,所以還是需要更專業的人來操作才可以。
因為西江省本身考古經驗比較少,再加上這一批竹簡的狀態非常差了,所以西江文保所主動幫忙聯繫了北湖省的荊周文保所進行修復工作。
相比起西江省這種文物出土比較少的地方,荊周那邊則是會經常和竹簡打交道,接到支援請求之後就立即派出了一個小組的竹簡方面的專家,帶著各式各樣的先進設備和試劑,異地奔赴。
這種跨省、乃至跨國的文物保護工作,在這次海昏侯墓的發掘工作中非常常見,也為後世積累了很多經驗。
荊周文物保護中心的主人,全國有名的簡牘修復專家方北松先生親自帶隊出征,足以見得他們對這次考古工作的重視。
到達墎墩山之後,一隊人馬更是連吃口飯,休息一下的功夫都沒耽誤,直接進入了工地。
這下不僅僅是楚孑,還有很多和他同齡的,資歷比較輕的考古隊員都圍到了文書檔案庫的周圍。
因為這種現場復原竹簡的事不僅最有意思,而且非常少見,實在是不能錯過。
當夜,整個墎墩山燈火通明,人頭攢動,誰也不想錯過此種盛事。
方北松先生立即指揮旗下的工作人員,對現場的情況進行了分類。
對於一些比較容易提取的竹簡,一批經驗豐富的隊友直接進行了分離提取的做法。
而面對那種已經爛糊成一團泥的竹簡木牘,方北松先生則使用了創新的整箱剝離的方法。
他們將所有的淤泥以及其中的竹簡一起挖走,打算帶回實驗室,用特殊的、可以穩定分子結構的藥水浸泡之後再進行分離。
這些場景在場的考古工作人員就沒有眼福了,可能只有最頂尖的竹簡木牘修復專家才能看到。
但最有意思的事即將發生。
現場除了淤泥狀的文物之外,還有一些比較乾燥,但因為時間過長所以萎縮了的竹簡。
這批竹簡需要現場復原。
所有人都屏息凝視,看著方北松先生的操作。
只見他拿起一個小鑷子,輕輕夾起了一團已經完全蜷縮在一起的竹簡。
方北松先生雖然看上去是個大漢,但動作十分輕柔,只三兩下就把其上面附著的泥土抖落乾淨了,然後將它輕輕放入了一個裝滿了液體的玻璃盤中。
這是保密配方的竹簡修復溶液,主要是乙二醇和一些別的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