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不只是工作進展不錯,連天氣都是好的「令人發指」, 在經遠艦的歷史圖片中, 有一張來自日軍拍攝的, 那天天氣也很好,能在經遠艦的後面看到連綿的黑島鎮山脈,而今天亦是能看到。
楚孑洗過淡水澡之後趕緊又拿出了相機,將這美麗的一幕記錄了下來。
可惜,和那張歷史圖片不同的是,經遠艦不在了。
到了傍晚, 晚霞籠罩之下,晴朗了一天的天空顯得更加迷人有魅力。
這場景如果生活在城市, 只怕十天半個月都見不到一次。
都說「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第二天果不其然又是一個好天氣。
工作方面,經過一宿的辛苦作業,粵省打撈局也傳來了更好的消息,說在對整個區域進行大面積抽泥抽沙的過程中,終於發現了左側船體的煤渣口,這個發現就像是三角定位法的第三個角一樣,基本可以確定經遠艦銘牌的位置範圍了。
當然,這個範圍對於陸上考古來說可能只是兩步路的功夫,但是對於水下考古來說可能還是太大了。
這就是水下考古隊員的新任務了,水哥立即召集了團隊再次開會,根據經遠艦的設計圖紙、之前拍攝的照片和水下精密掃描的結果,精確測量出了煤渣口到經遠艦銘牌的距離。
之後的工作就顯而易見了,水下考古隊員輪流下潛,根據徒手丈量的方法找到了海底的相應位置,插下了兩根鋼釺當做坐標,之後再交給粵省打撈局的同事們進行針對性的抽泥抽沙作業。
因為這套工作流程之前已經做過了,大家各司其職,協同起來效率非常之高,不到一天時間就把這些事全部搞定了。
唯一有一些挑戰性的,就是為了方便抽沙,粵省打撈局的潛水員需要在水下的船體內側打一個洞。
但對於經驗豐富的粵省打撈局潛水隊長來說,這也算不得太有難度,他還是順利完成了。
把工作交給粵省打撈局的隊員之後,楚孑他們也沒閒著,而是繼續幫文物組挑揀著泥沙中的文物。
隨著大家的相處,需要潛水的工作也做越多,楚孑漸漸開始覺得在甲板上篩篩淤泥不像是一份工作,而更像是休息了。
而且,他也開始享受從這些小型文物中還原當時經遠艦情況的感覺了。
比如今天,他就從淤泥中發現了大量閃閃發光的毛瑟□□子彈。
這些子彈大多數都是已經擊發過的彈殼,而作為大名鼎鼎的98k的雛形,毛瑟□□的射程並不算太遠,在300碼(即約270米)左右的距離才能射的比較精準,因此,一眾文物組成員加上楚孑一起推測,經遠艦很可能在近距離發生過和敵艦的遭遇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