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孑笑著搖搖頭,看來這明教授是個急性子。
而且這些書到的比楚孑想像的還要早,第三天清晨他在家就收到了一個巨大的包裹,他不得不和快遞小哥一起合作,才艱難地把它搬回了家裡。
書籍是海量的。
有些大聖經典,雖然楚孑已經看過了,但明教授還是又給他買了一份,比如《茶經》、《續茶經》。前者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也是最全面的茶百科全書,創作於公元780年,也就是唐德宗時期,作者是陸羽,全書雖然只有7000餘字,但分為了上中下三卷,共10個章節,囊括了茶葉在唐中期之前的起源、發展,所用器具、烹煮方式,甚至是用水異同等等內容。
而後者則是在清朝茶區官員陸廷燦所作,洋洋灑灑十數萬字,詳細記載了從唐中期到清朝期間茶道的發展,甚至收集了清代以前所有的他能找到的茶書的資料,可謂是茶書的集大成者。
《茶經》與《續茶經》都囊括了「源」、「具」、「造(製作方式)」、「器」、「煮」、「飲」、「事」等方面的內容,後續的研究者們也通常都是從這幾個方面來分析茶的發展。
這些研究者的書明教授也一併寄了過來,包括公元825年張又新所作的《煎茶水記》、宋代黃儒寫的《品茶要錄》、南宋時期審安老人所作的《茶具圖贊》,等等。
其中還有一部大有來頭,名叫《大觀茶論》,作者是宋徽宗趙佶,就是那位在位25年,亡國之後被俘受盡折磨而死悲慘帝王。《大觀茶論》也是唯一一部由皇帝所作的茶學著作。
除了一些古書籍,明教授也寄來了很多現代學者的茶學著作,比如陳智同的《深邃的七子世界》,收錄了50年代至2000年左右國營茶葉廠所生產的各類茶品,記錄茶品也是記錄了那段時代;還有《茶席窺美》、《茶日子》等等國內作家所作的相關作品。
大禮包中甚至還有些國外作家的書籍,比如日本茶道的集大成之作《茶之書》,是日本作家岡倉天心所作。而且明教授想得也很周到,因為這本書是岡倉天心在紐約用英文書寫的,所以明教授還為楚孑找到了英文原版,方便查看;《茶葉大盜》雖然算不得茶學書籍,更像是一本小說,作者薩拉·羅斯寫的是東印度公司在我國的見聞故事。
這些書所涵蓋的範圍之廣也足以見得,茶文化不僅僅是「茶」的故事,更多的是關於茶在每個時代中所折射出的各個時代、地區、國家的風采。
楚孑在讀這些書,尤其是在讀《茶葉大盜》的時候就總在想,我們現在這個時代,所謂的茶文化,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文化呢?
不扣否認的是,我國貧富差距的問題依舊存在,大城市和鄉鎮也似乎並不在一個世界一樣,過著相對割裂的生活,茶文化在這些不同的地方,甚至是不同的階級的人群中也代表了不同的意思。
我國人均茶葉的消費量為3.5公斤,位居全球首列。每天都要飲一杯茶的人數超過了4億人,而且還在不斷飆升,專家預計在2030年的時候,我國會有7億人每天都要至少喝一杯茶。
茶文化絕不僅僅是一種高高在上的優雅文化,達官貴人也在飲茶,而普通的百姓、農民、工人他們也在喝茶,老人鍾愛紅茶、普洱養胃養心,學生愛喝綠茶、烏龍茶基底的奶茶提神放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