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自幼生長在普洱古茶區, 雖然是漢人, 但祖上應該和當地的少數民族有過親緣關係,長得並不像是純粹的漢人。
而他從小就受茶葉文化的薰陶,此刻講起各種故事也是信手拈來。
他年齡不小了,大約四十來歲,因此可以說是看著大山裡的普洱茶是怎麼一步一步走向全國視野的。
比如他就曾經參與過1990年代的「華國普洱茶葉節」的創辦,這算得上是雲省普洱茶, 尤其是古茶樹,走向全國的第一步。
在他心裡, 他非常贊同黃慶學者的看法,認為「普洱茶文化乃當代原創文化」。這可能和大家認為的相反,普洱茶明明大多是用古茶樹上的古茶葉做的,歷史也頗為久遠了,怎麼會是當代原創文化呢?
李文拋出問題後,自己解釋道,因為普洱茶的出現打破了茶文化歷史上「新茶至上」的說法,反而追求「越陳越香」,這說法一出,直接賦予了普洱茶收藏、品鑑的意義,這也是為什麼,如今普洱茶的價格總體偏高,而且幾乎最貴的茶葉,都是普洱。
普洱茶不止可以喝,還可以「玩」,而且還可以增值,這就是當代才有的文化,在古代雖然大家也喝普洱,但卻並不講究這些。
楚孑想,從這個層面來看,其實普洱茶是商品化做的最好的茶葉,沒有之一。
尤其是普洱茶多為古茶樹和古茶葉,這給普洱茶添上了一抹神秘色彩,再加上越陳越香的名頭,也難怪那麼多商人茶客對於古茶葉趨之若鶩。
但其實,雲省的古茶樹存量並不少,隨著近幾年古茶葉的價格持續走高,古茶樹面臨最大的問題其實已經並不是如何開發他們的商業價值了,而是如何好好保護他們。
李文提到現在對於古茶樹的過度開採,也覺得痛心疾首。
但如何在商業與保護之間找到平衡,如何能讓茶農富起來而非茶商,這則是一個太大的命題,儘管楚孑和二師兄都是研究茶葉與茶文化的,但他們依舊沒有答案。
一講起普洱茶,李文的話匣子就徹底打開了,指著剛剛路過的「寧洱」茶馬古道景點牌,問他們兩個,知不知道為什麼普洱茶叫普洱。
楚孑只隱約查過一些資料,知道的並不真切,於是便讓李文這位業內人士講講。
李文也說關於普洱茶的來歷眾說紛紜,但他覺得最靠譜的,還是因為普洱茶最初是由雲南濮人種植的茶,最開始稱為「普茶」(亦有為『濮茶』的說法)。
濮人即是濮族人,從先秦開始就分布在我國長江上游地區,也就是如今的雲貴川直至重慶沿線的地區。
在古時候,濮人也被稱為「百濮」,而這個名字的來源已經不可考了。總之能在史書中見到最早的關於濮人的記載,就是在《尚書·牧誓》之中,說濮人曾經與庸人、蜀人、羌人等等一起參與過周武王牧野誓師,一同討伐商紂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