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時至今日,濮人這個說法已經被取代了,所謂的濮族從現有情況來看,應該也已經成為了布朗族、德昂族、佤族等等雲貴地區少數民族的祖先。
古代時候,濮人非常熱衷於種植茶樹,所種的茶樹分布也極為廣闊,不僅在我國雲貴川地區都有種植,就連現在,與我國接壤的越南、寮國、緬甸等地,也能看到他們所種植的古茶樹的身影。
至於普洱這個名字的由來,應該與寧洱鄉有關,在清朝之前,寧洱鄉及思茅鄉附近地區就叫「普洱鄉」,李文猜測應該與穿城而過的東洱河有關。在2007年,經過□□批准,才重新把思茅鄉更民為普洱市。
這樣一來,普洱茶才算是有了正名。
楚孑聽完也是覺得受益匪淺,沒想到一個小小的茶葉名,也凝結了這麼多的歷史。
等到李文講述了一通,時間也已經接近正午了,而他們的小車終於到達了此行的目的地,景星鄉政府。
景星鄉並不是一個多麼發達的地方,連馬路和人行道都破破爛爛,也鮮少有高樓大廈的存在,整個鄉最繁華的不過是一條像是大集市一樣的商業街道,然而鄉里隨處可見茶葉作坊、茶葉公司,甚至有不少小型的旅行公司,提供多條可以看古茶樹的路線。
不過,李文指著那些招牌說,都是騙人的。
因為只要找一個景星鄉居民隨便一問就知道,環繞著景星鄉的到處都是古茶樹,根本不需要特定的路線,隨便走走就能遇到了。
而李文又講,景星鄉之所以有這麼多古茶樹,還要得益於解放前,這裡有一個名叫李子忠的人,他在1941年前後,從臨近省份請來了很多制茶師傅,學習做茶的經驗,大力倡導當地的茶葉種植與製作。
據說,他當時帶人種下的茶樹,有37萬棵之多。
但因為牽扯麵積太大,統計困難,現在具體數字已經不可考了——總之,就是一個天文數字。
楚孑聽完,感覺有些受到了鼓舞。
原來一個人也能改變一個鄉,甚至幾個鄉的命運。
這可真是功在千秋啊!
如今的景星鄉已經是遠近聞名的茶葉生產基地,這裡最老的古茶樹樹齡大約有150年,平均年齡也在70年左右,對於茶樹來說,正是產出茶葉的壯年時期。